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恰逢国庆与中秋双节同辉之际,长泰特推出“十一趣游”专栏,推送长泰文旅特色活动、精品线路及景区景点优惠信息。这个假期,让我们避开人潮,慢游长泰,在山川草木间寻觅秋韵,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收获惊喜!有茶山柚园、溪流瀑布、星空草地——多个亲子友好型打卡点,既能让孩子撒欢亲近自然,也能让爸妈偷得半日闲,把假期过成慢悠悠的田园童话。
层层叠叠的凤尾草花海,宛若金色浪潮;色彩浓烈的鸡冠花花海,犹如燃烧的火焰……国庆中秋假期,厦门多处公园的绚烂花海等你来打卡。园博苑海洋岛上,由红、黄、橙三色凤尾草组成6000平方米的壮丽花海,鲜艳夺目,且颇具层次感。红色的凤尾草如同一支支小火炬,橙色和黄色的凤尾草随微风摇曳,美不胜收。在空明桥,鸡冠花昂首绽放,浓烈的色彩点燃假期临近的喜庆氛围。
9月29日晚,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龙苍社区沉浸在节日欢庆的海洋里,“乡遇龙苍 侨见国潮”中秋国庆文旅嘉年华在此拉开帷幕。晚风里混着南音的婉转与美食的香味,火光中映着醒狮的矫健与游客的笑颜,一场“可观演、可参与、可品味、可珍藏”的文旅盛宴,让侨村的夜晚充满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活力。
漫游慢生活,魁星点鳌头。9月27日,在第46个世界旅游日之际,永春县在永春魁星书院举行2025年“一举夺魁趣永春”国庆中秋双节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向广大游客铺展了一幅为期12天的全域文旅游览画卷。永春县文体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永春将持续推出全域文旅活动100多场次,通过多点位串联、多业态互动,多矩阵宣传,引爆国庆中秋假日文旅气氛。
10月1日至8日,在涵江区白塘湖公园举行的国庆中秋龙舟‧美食文化周活动,“天下第一锅”和“天下第一蒸笼”等连续8天带来最地道的莆田美食,让广大市民大饱口福。10月2日,161艘龙舟巡游木兰溪挑战世界纪录活动,5000名龙舟队员从玉湖出发,挑战“最大规模”“最长距离”龙舟巡游世界纪录。10月3日,莆田中秋千年习俗——“送秋”活动上,集体挑着花篮或盘担回娘家“送秋”,用“莆式孝心”孝敬父母,弘扬尊亲、爱亲的传统美德。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中秋博饼是盛行于闽台地区的一种民俗活动,又叫卜饼,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唐代的“进士饼”。既有“进士饼”,就该有“状元饼”,进士可以多人,状元则只能有一个,于是,便有了“博”(掷骰子)的游戏,目标都是博得“状元饼”,求得好兆头。博状元饼是一种文人雅士的游戏,后来城乡家家户户也流行起来,最早方式要焚香祷告,后从俗改为掷骰子,因而博状元饼就更流行了,规则源于“状元筹”(又称“状元签”)游戏。中秋博状元一套会饼63个,与状元筹区别的是,中秋博状元玩的是饼不是筹。中秋博饼文化内涵丰富,犹以泉州地区更甚,闽台同俗,一直延续不断。
晋江深沪一带中秋有吃糖芋的习俗。这一习俗渊源久远,据称是深沪人保留的一种中原旧俗遗风。中秋吃糖芋,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盼!闽南人俗语“芋仔芋孙”,人们喜欢用芋来形容团圆。芋头就因为象征团圆,成了中秋等团圆的节庆日必吃的食物,而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是非常甜蜜的,因此就出现了甜蜜蜜的糖芋。
月到中秋分外明。赏月是由古至今最具大众化的习俗,泉州人也不例外。旧时,泉州人有结伴游笋江的习惯。“笋江月色”是旧时泉州八景之一,传说中秋夜三更时分,月亮照在笋江桥中,每一个桥坎都能映出一轮皓月。放孔明灯,也是过去的一大习俗,不过如今大部分城市禁止燃放孔明灯。
中秋节到来前两三天,乡下的孩子们捡拾砖头瓦片,在田野或空地上叠成一个圆形“塔仔”,在塔仔的各层裱上花花绿绿的五色纸。到了晚上,孩子们到处捡来干柴禾,装倒到塔内,在塔中燃烧,民间认为烧得越旺越有财气。这种烧塔仔的习俗,起源于元朝末期。如今,这一习俗已经很少见了。
“八月十五众人芋。”千百年来,泉州不仅有用番薯和芋魁祭奠祖先的习惯,还有用番薯和芋魁敬“田头”的风俗。中秋这天,泉州人用篮子装着已蒸熟的番薯和芋魁,到自家的田头祭敬,以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秋月圆之时,有的妇女就会带着孩子“拜月娘”。在自家庭院、楼台、花圃等处安排香案,供上柚子、龙眼、月饼诸物,焚香祷祝,称之为“拜月娘”,期盼“月娘”给全家人带来平安好运。又因龙眼通称为“桂圆”,因此也寓意着“蟾宫折桂”,而贡品中的柚子还要在柚皮上画鬼脸,祭月后剥皮食柚肉,有祛除邪恶的意思。长辈还特别叮嘱孩子不要用手直指“月娘”,不然的话要当心被“月娘”割掉耳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
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