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首栋预制装配楼通过验收 与现场浇筑的无差别

2015-07-01 15:14 来源:厦门晚报 0

  在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二期B1地块上,新建了一栋1.6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这栋厂房有点与众不同,它不是在现场浇筑而成的,而是在工厂生产好“构件”后,到现场一块块拼装起来的。这栋“预制装配楼”近日顺利通过了主体验收。

首个“预制装配楼”效果图。

  昨天上午,市建设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林树枝接听市长热线谈绿色建筑,首推建筑产业现代化。

  林树枝说,建筑产业现代化在欧美已相当广泛,中国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末期,预制装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土木工程(桥梁、隧道)等,厦门BRT、集美大桥等工程,都是预制好梁桥再运到现场拼装的。正在兴建的厦门地铁工程,隧道管片也是在工厂预制的。

  “装配式建筑采用的是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早期的预制板房完全不一样。”林树枝说,预制板房是向前苏联学来的,但是学错了。一是前苏联历史上没有地震,房屋设计时不用考虑抗震;二是前苏联地广人稀,建的房子多数是低层住宅,引入中国后“水土不服”。在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中,就震倒了一大批没有抗震设防的预制板房。

  建筑产业现代化尽管也是预制的,但是在工厂生产时,在节点构造等方面就考虑到了抗震要求,装配而成的房子跟现场浇筑的在抗震性能上没有什么不同。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造的这栋厂房,就是引入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墙体、楼板、梁、楼梯等构件在工厂做好后运到现场,通过连接节点的合理构造,将房子拼装好,达到跟现场浇注混凝土等同的受力效果。

  林树枝说,这是我市第一栋采用工业化模式建造的楼房。他表示,今后还将扩大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试点范围,如推动洋塘居住区、海沧新阳居住区保障性住房等项目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模式,从叠合楼板、阳台、楼梯、集成厨卫系统等方面入手,逐步提高产业化水平。

  据介绍,建筑产业现代化有诸多优势,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可减少90%建筑垃圾、80%木模板使用量、60%用水量和20%材料浪费等,还可避免粉尘污染,隔音、隔热、保温、抗震、耐火、防水、抗渗等建筑性能可大大改善。同时,还有利于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相关新闻】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厦门申报全国示范城市

  林树枝介绍,厦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起步早、基础好,目前正在向住建部和财政部申请全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城市,预计可取5000万元的中央财政补助,申请成功后可极大地推动我市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目前,我市已完成建设大厦、大西洋天虹商场、中银大厦、会展中心三期等项目的节能改造。按照厦门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到今年年底,全市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应完成能源诊断,对达不到节能要求的要实施节能改造。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厦门北站今起对接合福高铁 催生闽赣皖“高铁游”
下一条:五通码头迎首批免签台胞 走人工通道仅15秒就予放行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