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尾避风坞6月封闭改造 不再停靠任何作业渔船
闽南网5月15日讯 日后,厦门沙坡尾避风坞封闭改造,这里不再停靠任何作业渔船,但作为观赏纪念类的渔船有望放置坞内保留。海都记者从昨日举办的沙坡尾避风坞改造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厦门市政府将对避风坞登记在册的渔民进行上岸转产转岗补助。
据统计,长期停靠沙坡尾避风坞的渔船共计141艘,其中本地船舶83艘(有证船舶75艘,无证船舶8艘),异地船舶58艘,包括有龙海籍49艘,海门籍9艘。自演武大桥建成通车后,避风坞已经不具备渔港功能,而如今,坞内本地渔船大部分也已不再从事捕捞作业。
本次工作拟以避风坞清淤为契机,劝离外地渔船渔民;同时通过给予本地渔船渔民适当安置补贴,有序引导渔民退渔上岸转产。
据悉,此次渔船退出和渔民转产上岸的对象是在厦门渔港监督局登记在册的厦港街道辖区内的小型渔业船舶,政府将给予的补助金包含船体补助、一次性五年燃油补助、奖励金、转业培训费。而在6月18日前,没有签订上岸转产转岗经济补助协议的,则视为自动放弃补偿。目前,已有25艘渔船签订。
此外,厦门厦港街道劳动保障所还将为有就业能力的渔民提供就业岗位供其选择。通过征求渔民意见,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让渔民上岸转产后能有一技之长,从而适应社会,找到工作。
此前的公告发出之后,许多人误以为坞内将不再停靠任何渔船。实际上,按照思明区政府公告,明确以后不再停靠的是作业渔船。但对于是否将具有历史价值的渔船进行复制和修缮,重新放置到清理整治后的避风坞内,目前还在多方讨论和征集意见阶段。
据介绍,沙坡尾片区将从硬件设施升级、文化精神塑造、人文素养凝聚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提升改造,着手从渔船上岸、避风坞清淤、避风坞沿岸路面修整、危旧房改造(含骑楼修缮)、沙坡尾历史再现和社区营造六项内容,再造一个众人瞩目的“玉沙坡”。
目前整体提升方案还在征求居民意见阶段,厦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多多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不断调整方案。
□背景
退潮时淤泥裸露 垃圾多
沙坡尾避风坞堤岸长约700米,面积约20000平方米,厦门市水务集团于2013年完成污水截污工作,淤泥臭味大大减少,但是,由于淤泥堆积厚度0.5~6米不等,退潮时坞内淤泥裸露,垃圾、杂物多,景观环境有待改善。
厦门市政府本着保护环境、服务民生、科学发展的原则,拟于今年下半年启动清淤工程,清除坞底淤泥,确保避风坞在低潮时坞内仍能保持一定水位,达到水质的有机更新。因此必须对避风坞进行封闭管理,以便于清淤工作的顺利进行。(海都记者 魏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