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最早的“笔”纸最美的砚墨 昨起在华侨博物院展出

2015-01-24 10:43 来源:海峡导报 0

  最早的“笔”纸 最美的砚墨

  115件古代文房四宝昨起在华侨博物院展出

  最早的“笔”和纸、最美的砚和墨,昨日,由华侨博物院、旅顺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翰墨清雅——旅顺博物馆藏文房四宝展”在华侨博物院开展。此次展览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分为四个单元,共展出115件古代翰林墨客的“文房清玩”,其中不乏叶玄卿、曹素功、顾二娘等明清制墨或制砚名家的作品,更有西汉灞桥纸这类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此次展览将在厦展出至3月10日。

  最早的纸 麻纤维做的西汉灞桥纸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考古发现,早在西汉年间就有纸了。

  最早的纸叫灞桥纸,1957年在西安灞桥西汉墓被发现,残片共有80余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约10厘米。“主要是以麻纤维制成,难以用于书写。”旅顺博物馆负责人说,这些古纸残片被粘贴在一片铜镜的背后,据考证其制造年代不晚于汉武帝时期。

▲西汉灞桥纸

▲西汉灞桥纸

  事实上,不仅灞桥纸,已发现的古纸还有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等。这些现存较早的古纸标本,证明早在蔡伦之前,麻纤维纸就已经在国内各地出现。

  最红的墨 乾隆年间的朱砂御墨

  作为古代书写绘画的颜料,墨是在东汉以后随着墨模的发明才变得规整、美观起来。到了宋代又有了图案、文字等装饰及制墨家名款,此时藏墨之风也逐渐兴起,墨也开始从实用品转变为兼具鉴赏功能的工艺品。

▲乾隆御墨

▲乾隆御墨

  就像昨日展出的一款朱砂御墨,以矿石朱砂为原料,呈深朱红色,墨背绘有云龙纹,美得很。不过,旅顺博物馆人士表示,此墨虽刻有“乾隆御墨”字样,但并不能肯定就是乾隆所用,“只能说,它是在乾隆年间所制,是质量堪比宫廷出品的好墨。”

  原来,由于清代藏墨之风兴盛,当时民间出现了不少仿制的朱砂御墨,其质量和成色都属上乘。时至今日,甚至连专家也难分辨真假。

  最早的“笔” 殷墟甲骨惊现握笔之手

  文房四宝,“笔”首当其冲。昨天展出的一片殷墟甲骨拓片(商代)上,刻着原始象形文字“画”字,甲骨文中有“执笔绘图”之意。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画”字,其中大有文章,该字的上半部分形象地表现出一只手握笔的情形,这也从侧面佐证了,在殷商时期可能已经开始使用笔了。

▲刻着原始象形文字的殷墟甲骨

▲刻着原始象形文字的殷墟甲骨

  当然,古人用的是毛笔。由于毛笔的笔头多由动物毛发制成,难以长久保存,因此,流传至今的完整古笔极少,明清毛笔已属罕见。

  最美的砚 出自制砚名匠顾二娘之手

  人们常用“与君交,若饮醇”来形容二人的情谊之深厚。而这句话最早形容的便是一生痴砚如命的黄任与琢砚如画的顾二娘之间的砚台情缘。

▲顾二娘铭端砚

▲顾二娘铭端砚

  此番展出的一方铭端砚便是出自清雍乾时期女制砚名匠顾二娘之手。这方砚台形体小巧,细腻润滑,砚池色黑,或是闺中涂黛所用。砚呈长方委角,侧立面做成秸秆编织物式,砚面平,几乎全为砚堂,上部一干枝,池作叶形。砚背有山石、遒劲的梅枝,树下石旁一犬回首顾盼。左边有铭:“吴门顾二娘制。”

  顾二娘系江苏苏州人,据说她制的砚,向来以清新质朴取胜,虽有时也镂剔精细,但秾纤合度、巧若神工。(导报记者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 实习生 洪伟晟 通讯员 杨阳)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厦门一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被救治 医生用人工肺救命
下一条:厦门火车站南广场一施工现场发生塌方 一人被困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