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华侨》明年春季出版 琴岛文史挖掘百花齐放
无论是漂洋过海的“番客”,还是归来筑巢的华侨,鼓浪屿永远是他们的家园,家国的情怀,始终在他们心头涌动 。
记者获悉,借助鼓浪屿整治提升的契机,鼓浪屿街道归国华侨联合会组织编写《鼓浪屿华侨》一书,全面挖掘和记录鼓浪屿侨史,历时一年收集梳理,日前完成大纲。鼓浪屿侨联主席许一心透露,该书将力争在明年春季付梓出版,与此同时,鼓浪屿侨联正根据大纲加紧布置“鼓浪屿华侨展”,预计明年元旦前后对外开放参观。
鼓浪屿侨史的整理编撰,只是一个缩影。回顾这一年,鼓浪屿在历史、文化的挖掘梳理上可圈可点,书籍、影像、活动“百花齐放”:《琴书——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图典》出版,《鼓浪屿的故事》系列丛书编印了五辑,定位为“小百科全书”的《鼓浪春秋》也蓄势待发;微电影《回眸鼓浪屿》开播,纪录片《鼓浪屿往事》正紧张拍摄;与此同时,马约翰、林巧稚等“名人牌”也越打越响,不断提升着鼓浪屿的文化知名度。
鼓浪屿侨联三楼正在布展,预计元旦前后对外开放。
《鼓浪屿华侨》目前完成大纲
“鼓浪屿华侨对鼓浪屿乃至厦门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他们承载着太多文化价值,是不能被遗忘的一个群体。”谈及编写《鼓浪屿华侨》的初衷时,申遗顾问、文史专家何丙仲说。
何丙仲是《鼓浪屿华侨》“编撰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除了他,“编撰小组”还包括了市图书馆原副馆长陈峰,以及深谙鼓浪屿历史、对岛上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的许一心、谢达谦、白桦等人。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老鼓浪屿人,都有华侨背景,都是鼓浪屿侨联成员。
编写《鼓浪屿华侨》的想法始于去年年底鼓浪屿整治提升的启动。许一心回忆说,当时看着岛上各项文化提升都迈开步伐向前,他们也受了“刺激”,寻思着为鼓浪屿华侨文化做点什么,于是,在鼓浪屿街道的支持下,“编撰小组”成立了,以编写成书为目标,开始挖掘、梳理岛上侨史。
起先,“编撰小组”打算在今年5月完成大纲,谁知“仰之弥高”,越是挖掘,各种史料越是层出不穷,一部璀璨斑斓的鼓浪屿侨史,让“编撰小组”也不禁吓了一跳。
许一心透露,接下来,他们将按大纲编写成书,争取在明年春季定稿,目前已经与厦门大学出版社签好出版协议,成书字数约在20万至25万之间。
“鼓浪屿华侨展”元旦前后开放
编写《鼓浪屿华侨》还有“配套活动”:“鼓浪屿华侨展”。
目前,龙头路侨联楼三楼正在为“鼓浪屿华侨展”抓紧布置中, 预计在明年元旦前后完成,并长期对外开放,免费参观。
展览依托《鼓浪屿华侨》大纲的基础,以在鼓浪屿长期生活过、与鼓浪屿有着深厚渊源的华侨名人为线索,分为“鼓浪屿华侨与民主革命”、“鼓浪屿华侨与城市建设”、“鼓浪屿华侨与兴办实业”、“鼓浪屿华侨与文教公益事业”四大部分布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