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电瓶车乱象整治 “限行限数”电瓶车获点赞
给市民创造更加安静安全的环境,给游客提供更多休闲活动的空间——整治鼓浪屿电瓶车乱象,显然顺应了岛上的民意。昨日,鼓浪屿电瓶车专项整治即将启动的消息经本报报道后,居民和游客纷纷联系记者,为鼓浪屿整治提升行动中“限行限数、还路于民”点赞。
在岛上乱窜的电瓶车总会给居民游客带来惊吓。(记者 黄嵘 摄)
记者也在采访中了解到,2007年至今,岛上没有批过新的营运车辆,也就是说,近7年来岛上新增的营运电瓶车,一概属于无证上路。
【上海游客】
发现鼓浪屿的美 要一步一步慢行
鼓浪语文化社群组织者白毅、厦门“白话字”守护者林世岩、原住民谢达先等“老鼓浪屿”,无疑是一片“点赞”声中的代表。长期以来,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呼吁规范岛上电瓶车。
“鼓浪屿的道路都是按步行道设计的,而且小路多、坡度大,这几年来游客暴增,道路资源更加稀缺,承载不起那么多电瓶车。而不少电瓶车长期以来随性惯了,速度快、不让人、险象环生,有时甚至撞到人。”白毅说。
谢达先则从自身的体会出发说,鼓浪屿居民老年人多,电瓶车的鸣笛声刺耳,往往让老人家担惊受怕。
在龙头商圈某精品店打零工的张辰钰对电瓶车同样怨气连连。三个月前,刚刚毕业的张辰钰选择来鼓浪屿,就是憧憬于“海上花园”的温馨,可当他第一次沿着海岸线上班、刚想闭上眼深呼吸一下时,身后突然窜出几辆观光电瓶车,顿时大煞风景。“除了保留必要的配备外,能减就该大力减。”他说。
因电瓶车不礼让而在鼓声洞摔伤的上海游客周冰女士,也对电瓶车整治大加赞赏。她觉得,鼓浪屿真正的美,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才能体会到,电瓶车过多破坏了这种“精品游”的理念。
【部门回应】
整治电瓶车乱象 有法规可依
在为专项整治“点赞”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关于规范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电瓶车管理的通告》中有这样一句表述:“厦门市公安机关按照《鼓浪屿风景名胜区交通管理办法》对景区电瓶车实施有效管理。”
这意味着,本次专项整治的依据,是2007年出台的《鼓浪屿风景名胜区交通管理办法》(下简称《管理办法》)。
记者查阅《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资料发现,当时政府部门已对岛上电瓶车数量、行驶时间和路线有所限制。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岛上电瓶车必须向公安机关申请“景区通行标识”方可行驶。
不过,记者从公安机关了解到,《管理办法》施行以来,岛上没有批过新的营运车辆,因此2007年至今,岛上新增的营运电瓶车,一概无证,都是不合法的存在。
“依法依规对电瓶车乱象进行整治,正是鼓浪屿整治提升积极回应居民和游客呼声的具体表现。”林世岩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