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集美碧溪农业公园项目启动 农民变身“庄园主”

2014-09-03 09:53 来源:厦门日报 0

走进宝生园农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

走进宝生园农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

  流水潺潺、植草丰茂的碧溪一路蜿蜒,自然风光迷人。在溪流沿途,一个既能保护原有生态、又能带来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项目——碧溪农业公园正在酝酿之中。

  打造田园风光,发展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融为一体的“园区型”农业是当前厦门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之一。为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集美区计划沿着碧溪流域,建立面积达3500亩的都市观光农业园区。

  作为碧溪农业公园的启动区,一个新型农业合作社——集美宝生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已经初具规模。合作社携手136家企业,联合75户农民,通过打造都市观光休闲农庄,探索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促进“百姓富、生态美”,实现“共同缔造”。

  【模式】

  城里人周末来这里种菜

  2012年,宝生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创办,75户农户加入。农庄以种植铁皮石斛及有机果蔬产品为主,结合宝生园农业旅游配套服务,将周围的旅游景区融合在一起,形成“游山、玩水,赏民俗,体验农业农家情”的旅游格局。

  “宝生园农庄项目规划占地350亩,现已开发农场占地150余亩。”宝生园副董事长张万才介绍,园区规划建有儿童游乐园、生态健身区、十二生肖雕塑区、四季花果区、真人CS体验区等30多个功能区,游客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土产动植物,还能在户外体验露营、烧烤、垂钓等项目。

  特别的是,宝生园的“开心农场”,可以让游客自己在园里租地、种菜,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每到周末,从厦门岛内和周边地区专门驱车而来的游客川流不息。

  【人员】

  农民股东亲自打理庄园

  “看到这条水渠了吗?是我们修建的。”陈勇坚走在园区的小道上,指着一旁的篱笆和水渠,一脸满足地说。陈勇坚是灌口镇张庄村的农民,如今,他既是宝生园的股东,也是这里的员工。

  陈勇坚告诉记者,和张庄大多数村民一样,他的农田位于碧溪旁,过去主要用于种植草皮,一旦碧溪涨水,这一带就会被淹没。去年,他将16亩农田租给宝生园,并将每亩地作2000股加入宝生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成为了这里的股东。

  因为对这块土地感情深,他还作为员工留下来,负责打理庄园。

  “过去一亩地才租两三百元,而现在,一亩地每年的纯收入就有20000元。”陈勇坚向记者介绍,现在他不仅能拿到土地租金,年底还有分红,而且还能领工资,算下来,一年的收入有了可观的增长。

  在张庄,像陈勇坚这样加入宝生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共75户,占了张庄自然村农户数的一半以上。

  【资金】

  与136家战略投资企业结盟

  宝生园还搭建游客聚集购买平台,农民自家养的鸡鸭、蛋类、地瓜和生姜,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销售,减少流通环节的成本。

  宝生园还有意将张庄的老民居、古厝进行包装发展旅游。最近,企业正准备租下张庄十几户农民的旧房屋,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作为旅游点和民宿。

  “土地变股份,农民成股东,更利于农庄的持续发展,同时,又确保了当地农民的长远利益。”张万才认为,现代休闲农业不是简单的“农家乐”,需要用新的思维来运营、对接市场。

  今年4月,宝生园与136家战略投资企业结成联盟,邀请企业入股。张万才说,这种模式能够极大地整合资源,提升园区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同时调动合作企业的资金、社会资源,让企业和农民共赢。

  据介绍,宝生园仅占碧溪农业公园的十分之一面积。未来碧溪农业公园将融合宝生园周边的集太农庄、悦来农庄等多个项目,打造以花卉、果蔬、药材的种植和观赏为主题,以农业体验、亲水休闲为亮点的都市田园,突出闽南传统特色和生态保护。

  【同步】

  集美铁皮石斛基地

  轻点手机就可远程浇水

  近年来,集美积极探索智慧型都市现代农业试点经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据悉,仅塔斯曼铁皮石斛基地项目,市、区两级财政就已投入建设补助资金1389万元。

  这个铁皮石斛基地拥有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配备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电脑可以实时监测土壤里的湿度、病害、气候等因素,还能通过设置,自动浇水、施肥、打药,自动控制里面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

  “即使我在外地出差,也能通过手机看到大棚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只要手机上轻轻一按,就能自动浇水施肥。”塔斯曼生物公司董事长卢绍基介绍,今后,客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基地作物的种植生产过程,并且直接在网上下单购买。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男子先后强奸抢劫九留守老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下一条:象屿保税区企业可“四证联办”且4个工作日办结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