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软件“作祟” 市民频频接到陌生来电

厦门日报   2014-08-06 08:02

  读者江先生最近有些烦,因为他一直被各种莫名其妙的电话骚扰,而来电内容则是他根本没有接触过的证券。

  记者调查发现,江先生曾用手机登录过某些网站,直接导致手机号码泄露。

  【读者疑问】

  为何频频接到陌生来电

  最近,江先生的手机经常接到陌生来电,来电人都说想给江先生推荐股票信息。江先生说,他从未炒股,也未到过任何一家证券公司开户,不过,有些来电人说,自己所在的公司是从证券公司得到江先生的手机号码的,这让江先生感到非常疑惑。

  昨日,记者拨通了厦门几家大型证券公司的电话,都没有查询到江先生的开户记录。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虽然现在市民也可以上网开户,不过手续依然相当复杂,还需要提供照片。

  【记者调查】

  软件“作祟” 手机号被网站留底

  记者还拨通了江先生提供的一个陌生来电号码,对方称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的职员,想邀请江先生加入厦门本地QQ群,为今后推销软件打下基础。记者询问对方如何得知江先生的信息,对方回答说,自己所在的公司和多家证券公司有合作。

  紧接着,记者拨通了这家软件公司的电话,相关工作人员承认公司职员确实打电话给江先生邀请他入群,不过江先生的手机号码不一定是从证券公司获取的。

  “如果你的手机安装了我们的软件,并使用手机登录一些财经网站,你的手机号码就会进入我们的信息库,即使你没有在证券公司开户,我们也能为你推荐一些金融方面的信息。”这位工作人员解答了记者的疑惑。

  对于此事,网络方面的专业人士沈先生告诉记者,在技术层面上搜集网民的手机信息是有可能的,“安卓系统和‘越狱’的IOS苹果系统都可能被窃取信息。”而要防止自己的手机信息泄露,沈先生建议苹果手机用户尽量不要进行“越狱”处理。

  【律师提醒】

  尽量登录正规大型网站

  福建金海湾律师事务所的郑律师表示,在此事中,软件公司的行为明显窃取了市民的隐私,已经构成侵权。

  郑律师说,《民法通则》和《责任法》都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手机号码属于公民隐私的范围,网络只有被动接收公民隐私的权力(类似于注册),并没有主动记录公民隐私的权力。如果网络贩卖公民隐私而盈利,相关部门就能进行取缔。

  市民如何保护自身的隐私呢?郑律师给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尽量登录正规大型的网站,因为这些网站的监管比较强,一般来说不会随意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第二,做好保护隐私的工作,提高保护隐私的意识,遇到有可能侵犯隐私的情况时要提高警惕。

  第三,一旦自己的隐私被侵犯,可以通过投诉、举报或者上诉的形式来维护自身权益,要求对方进行道歉和赔偿,千万不要忍气吞声,助长了侵权行为的气焰。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一箱到底”省钱省时 首趟丝路海运“一箱
  • 第二十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在厦门开幕
  • 由厦大师生自主研发 厦大翔安校区启用无人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