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八部委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将不再难买
这些年来,不少市民都觉得,在市场上越来越难看到低价药,廉价好药屡屡“断档”,而同样功效的“品牌药”摇身一变,价格相差十多倍。不少市民感慨:低价药去哪了?
国家卫计委等八部委近日联合发文,宣布建立我国常用低价药生产及供应保障机制,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解决廉价基本药物短缺、患者无药可用或只能选择高价药的困境。
为何难买?
价格低,药企不愿生产,医院药店不愿卖
事实上,药品价格过低,生产企业缺少动力,医院药店因为获得收入低,也不愿意销售。低价药“难觅其踪”归其原因就在“低价”二字上。
市民王女士是位甲亢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甲巯咪唑”。可是从前年开始,王女士就遭遇买不到药的尴尬,跑了十来家药店都没有找到这种药。
记者了解到,政府定价药品的生产招标还曾有部分品项遭遇过流标的尴尬。不少低价药即使不流标,也常常出现“中标死”的情况,市场上根本买不到。
相关医疗专家认为,对目录药采取最高限价,是为了保障消费者利益,防止药价虚高,是一项惠民政策。但是这些药品却渐渐消失在市场上。这不管对药品市场还是对消费者都是一种倒退。
如何改革?
取消限价,保障低价药企合理利润
由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的《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取消最高零售限价,制定我国常用低价药的日均费用标准,让低价药生产企业能够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保障合理利润”。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日均费用标准是指患者每天规范服用某种药品的平均花费。比如说,片剂一天三次、一次两片,一天就是六片。按照政府确定的最小包装零售价格折合每片药的价格,比如每片两毛钱,一天六片就是1.2元。
目前,治疗甲亢的“甲巯咪唑”等七种短缺低价药纳入首批定点生产试点品种,拟于6月底前启动生产工作。此外,国家卫计委、国家食药总局等部门还将开展短缺药品动态监测;工信部牵头,在中央和地方两级,建立短缺药品的政府储备,防患于未然。
何时执行?
目前仍限价,低价药品清单或上半年出台
据悉,低价药的日均费用标准目前还在与相关部门研究测算中,低价药品清单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向社会公布。
记者从我市物价局了解到,我市目前根据福建省政府定价药品目录,对指定品项执行最高零售价限制,目录分西药和中成药。
对于“纳入国家低价药品清单的药品,今后明确会取消针对每一个具体品种的最高零售限价,允许药企在日均费用标准内,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保障合理利润”的说法,我市物价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按照福建省物价局统一下发的通知进行改革或者调价,目前并未接到相关通知,对目录药品仍然执行最高限价。
据悉,药品将根据日均费用标准,确定我省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清单,我市将根据省物价局的文件统一执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