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政协委员吁设闽南方言示范点传承闽南文化
2014-01-07 08:25 来源:厦门日报
0
闽南话在厦门,面临日渐式微的尴尬局面,尤其在新一代市民中,听不懂、不会说闽南方言的比比皆是。厦门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副主席邓飚在一份建议中指出,也许再过两三代人,闽南话这一“语言的活化石”,或将从厦门这片原生地上淡出。
海外联谊闽南话最“管用”
邓飚说,侨联组织在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工作中,闽南话甚至比其他语言都“管用”,它是密切亲情乡谊最有效的“粘合剂”。厦门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海外600万闽南籍华侨华人进出中国大陆的主要口岸,厦门话已逐渐成为闽南方言中使用最多、影响不断扩大的代表性方言。
因此,说好闽南话,对凝聚侨心、汇聚侨力,传承闽南文化、扩大对外交往意义特殊。
推广闽南话要与时俱进
2007年,文化部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厦门有青礁保生大帝文化、漆线雕技艺、南音、高甲戏、歌仔戏、莲花褒歌等示范点和鼓浪屿文化保护示范园区,但大都集中在戏曲、宗教、工艺品等方面。邓飚认为,保护传承闽南文化也应与时俱进,建议结合沙坡尾、避风坞改造和鼓浪屿风景区建设,在代表闽南话最原汁原味的厦港、鼓浪屿一带试点传承闽南话,为闽南话的推广搭建平台。
教材通俗易懂更能激发兴趣
许多非闽南人都会唱“爱拼才会赢”、“酒干倘卖无”等闽南语歌曲,邓飚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唱比说好记”。建议在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中,创新传承形式,在闽南文化教材中增加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内容,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民间学术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交流活动,让会说闽南话成为一种时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