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收藏家马未都现身鼓浪屿客串古代银器展导览员

2013-11-09 11:56 来源:厦门网 0

马未都

马未都

  马未都,汉族,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超级畅销书作家。

  “靠卖东西是搞不好收藏的,因为你会把好东西卖掉。”不管是搞收藏,还是办博物馆,马未都一再提及文化的尊严,“收藏本身是一种文化乐趣,不要盯着钱,否则会痛苦、会失误。”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记者陈巧恩)他们扛着“长枪短炮”,或蹲或立“啪啪啪”拍摄……面对密不透风的记者“墙”,一袭黑色唐装的马未都背着手,淡然站立。昨天上午,这位著名的收藏大家在观复博物馆厦门馆当起导览员,主讲《月华玲珑———中国古代银器展》。他说,不生锈不氧化的银器闪着一种幽暗的光泽,这是国人收敛内心的表现。

  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由马未都创办并亲任馆长。厦门馆位于鼓浪屿菽庄花园景区,是观复博物馆的地方馆之一。马未都认为,办博物馆是有“戒律”的,如果想做好博物馆,要思考的问题不是“要做什么”,而是“什么不能做”。

谈古代银器展
乾隆给老人发养老银牌

  此次展出的中国古代银器贯穿唐宋辽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时间跨越上千年,展品总计78件。其中器物类28件、首饰类33件、钱币类17件,涵盖了造型各异的日常生活用品、装饰用品、陈设用品以及古代钱币等,做工精良,装饰图案华美富丽。

  马未都称其为“很有意思的展览”。他说,中国是银本位国家,银子自宋起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在宋元明清,银子成为国家主要计量货币,通行使用。“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都还是叫做‘银行’。”马未都反复提到一件展品———御赐养老银牌,重达15两。据说,这是目前全世界仅存的一块“15两”银牌。

  据马未都介绍,这是乾隆发给7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银牌,70岁是10两重,往上递增,年岁越大,得到的养老银牌越重。乾隆时期举办过两次千叟宴,也就是请老人吃饭并发养老牌,官方如此具体地提倡、实施养老,这在当时很超前。“可是养老牌很难保存,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都被花掉了。”

谈民办博物馆
凡买票进馆都是赞助人

  在公办博物馆有强大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很多人担心私立博物馆该怎么维持?马未都表示,他把自己讲课、鉴定的收入都投了进去,观复博物馆可以维持运营。但是,仅就目前而言,离开了马未都,这家私立博物馆是“转”不动的。这一点,得到了马未都的认同。

  对于私立博物馆,马未都很有信心。他说,公办博物馆是纳税人文化,用纳税人的钱来办,而私立博物馆是赞助人文化,“凡是买票进馆者都是博物馆的赞助人,这同时是对文化的尊重。”除了门票收入,服务及品牌输出也将成为私立博物馆的营收来源。“比如我就希望能在厦门市区开办博物馆商店,店里每一件文创商品的收入都可以用来支持博物馆。此外,还能提供有偿讲解、餐饮、甚至按摩休闲等各种服务。”

  马未都认为,如果做得好,维持一家私立博物馆并不难。“一个人有价值的日子并没有多长,我就希望我离开后,博物馆依然能很好地运营。”

谈收藏家心态
靠卖东西是搞不好收藏的

  不少人认为,马未都肯定是靠卖藏品生存。昨天他告诉记者,其实不是这样的。“靠卖东西是搞不好收藏的,因为你会把好东西卖掉。”不管是搞收藏,还是办博物馆,马未都一再提及文化的尊严,“收藏本身是一种文化乐趣,不要盯着钱,否则会痛苦、失误。”

  作为收藏大家,马未都给所有爱好收藏的人一句忠告:“量入为出,切忌冒险,切忌侥幸。”当然,谁都希望资产有所增值,但从收藏的角度来看,马未都认为,玩物的过程中,能够从中不断获取文化的营养,这才是其中真正的乐趣。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的哥猛追半公里抓跑单乘客 跳表已逼近100元
下一条:万只害虫“偷渡”来厦 集装箱截获13有害生物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