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时隔10余年再现远洋捕鱼队
厦门首批8艘远洋渔船昨首航前往印尼海域
美瑞/制图
闽南网10月31日讯 厦门已没有远洋捕鱼船队十余年了,昨日上午,厦门8艘远洋渔船从高崎闽台中心渔港出发,首次前往印尼海域捕鱼。据悉,这是厦门首批出境生产的远洋渔船,第二批将在11月中旬出发。
若捕捞顺利,最快春节前厦门市民便可买到来自印尼海域的鱼货。
远赴印尼主捕经济鱼类
昨日上午,在高崎渔港,首航的8艘渔船一字排开,接受海关关员的监管验放。这8艘渔船均是厦门海顺渔业有限公司自主生产的远洋渔船,船长39.79米,宽7.8米,深3.9米,吨位302吨。此次渔船作业区域,主要位于印尼阿拉弗拉海海域,捕捞品种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鳗鱼、马鲛等经济鱼类,这些品种恰是厦门市场上销售量较大的水产品。
“按照1艘船1个月可装载100吨,8艘船便有800吨,若捕捞顺利,最快春节前厦门市民便可买到来自印尼海域的鱼货。”据厦门海顺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林清介绍,在11月中旬,第二批7艘远洋渔船也将出发前往印尼海域作业。
水产品自给不足决定再次远洋捕鱼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厦门远洋渔业曾辉煌一时,厦门第一支“远洋船队”在1991年成立,曾首次跨出国门,远赴西太平洋的贝劳共和国海域捕鱼。当时,船队发展到20多艘船,船员200多名,船员待遇媲美公务员,一度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但之后因经营策略变化,船队解散,自此厦门没有了自己的远洋捕鱼船队,经过十多年的空白期。
这次厦门决定再次发展远洋渔业,是因为去年厦门市水产品需求约10万吨,但自给水产品年供给还不足万吨,并且仍有下滑趋势。厦门严重依赖外埠水产品,造成市场水产品价格偏高,品种受限、供求失衡,发展远洋渔业,运回自捕水产品,已经十分必要。
本地招不到人船员多来自泉州
说起此次100多名首航的船员,郑林清说,他们多来自石狮、晋江、惠安有着捕捞经验的船员。而此前他们也曾到翔安、同安等传统渔村前去招聘,但有意愿的人相对少。“主要是现在厦门一些渔村基本上都退捕退养,年轻人基本上都没有走船,加上退养渔民岁数比较大了,应聘技术员倒是有,但船员就不好招了。”
远洋鱼货,与近海鱼货相比价格是否会相对昂贵?对此,郑林清表示,厦门远洋鱼货因是冰鲜,价格会便宜点,且因是自捕鱼货根据相关优惠政策是免税进口的,这比一般的纯进口鱼货还省了关税,并不会比近海鱼货昂贵。(本网记者 许茵茵 薛辉 通讯员 钟向前 蒲韵如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