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目前最高龄老人108岁 共有120位百岁老人
截止昨日,厦门市的百岁老人有120人,比去年多了28人。其中,女性105人,男性15人。除了刚刚去世的集美区杏滨街道112岁高龄的林娥阿婆,目前全市最高龄老人是思明区筼筜街道振兴社区的王珠阿婆,今年108岁,其次是海沧区海沧街道海沧村的林海阿婆,今年105岁。
记者昨日从市老龄委获悉,全市百岁老人最多的街镇和社区是思明区的筼筜街道(15人)和龙头社区(4人)、屿后西社区(4人)。据市老龄办去年8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当时我市90岁至99岁的老年人共有3327人,其中女性2693人,男性849人,女性人数是男性的3倍多。记者发现,在健康程度的自我评价中,90岁至99岁老年人评价为健康、良和一般的有2691人,约占老人总数的76%。也就是说,我市的高龄老人不仅有生命的长度,而且有生命的质量。
目前,我市存活实足百岁以上老人连续三年(2011、2012、2013年)占总人口比分别为 4.27/10万、 4.89/10万、6.18/10万,接近考核标准7/10万;80岁以上高龄人口4.08万人,占总人口比例2.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8.95岁(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超过全国水平4.12岁。从这三个指标来看,我市已接近“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
>>>链接
“长寿之乡”标准
“中国长寿之乡”的评审标准共15个指标,包括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大气质量等,其中必达指标有3项,一是百岁老人数量连续3年超过总人口数的7/10万,二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1.4%以上,三是人均预期寿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岁。
【相关新闻】
90多岁老人爱管社区“闲事”
人老了心不能老
和长寿老人聊天,记者听到最多的长寿秘诀就是“心情好啊”,“很开朗啊”,“放宽心啊”。长寿老人或他们的子女都说,良好的家庭氛围,定时定量的饮食起居以及老人的开朗乐观,是长寿的关键。
振兴社区居委会书记林超敏说,101岁的涂阿婆是社区里的“开心果”,经常跟邻居聊天说笑话。涂阿婆还会自己叠衣服,她的儿子不觉得照顾妈妈是个负担。
94岁的黄淑英,老伴也98岁了。她年轻时爱管闲事,现在还是爱操心。一栋楼里各家的电话号码她都有,有时候邻里之间闹别扭也找她评理。前几年社区办事需要每家提供身份证,这事也是黄阿婆在做,90多岁的老人跑上跑下收身份证,还乐呵呵的。黄阿婆特别关心国家大事,每天必看《厦门晚报》,她常说:“人老了心不能老,要知道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了。”
林超敏说,社区长寿的老人每天都开开心心,遇到事情也不跟别人计较。平时他们吃得也比较简单,很清淡,每顿饭几乎都是稀饭。
【专家观点】
老人应该重视适当锻炼
注意饮食 心情放松
“睡眠不规律,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大,甚至气候变化和噪音都会影响人的寿命。”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陈焕章说,适当锻炼、注意饮食、心情放松,大家都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长寿秘诀,其实长寿除了遗传基因的内因外,外因也很重要。
从城市的大环境来说,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生活节奏不太快的厦门,为健康长寿提供了很好的外因。陈焕章建议,老年人应该重视外因对健康的影响,比如注意饮食,不要吃得过饱,饮食要均衡,要低脂肪低糖低盐饮食。心态也很重要,心胸要广,心里不装事才能吃的香睡得好,寿命才会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