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军衔先进事迹:他无所不能 简直就是个神仙
盖军衔
●他有一大堆头衔:厦工培训中心总监、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奖”获得者……
●他的经历充满传奇:从产业工人成长为技能大师,三赴南极科考,远隔万里用耳朵听机器故障……
●5个月前,他传奇的一生戛然而止,身后留下一片叹息。
同事说
老盖出马,立刻“手到病除”
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溪龙长期和盖军衔共事。“他多次谢绝公司安排的领导岗位,甘愿在一线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机械工。”李溪龙说,37年来,老盖一直都坚守在一线,在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李溪龙说,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修建四川通往西藏的交通要道,为加快进度,需要成批购买装载机。但大型运输车辆在崇山峻岭间寸步难行,无法将机械设备送达。这时,有人提议“让盖军衔来试试,他会有办法的!”盖军衔提出,将整机分拆,用小型汽车运送,到达后再组装。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挑战,最终解决了问题。
李溪龙说,有一次,外地装载机出故障,对方的维修人员跑来求助。老盖出马,立刻“手到病除”。为了表示感谢,经销商特意送了两盒特产给老盖,但老盖坚持不收。无奈,经销商只好悄悄把东西塞到他的行李里。回家后,老盖发现了,将东西快递了回去。
队友说
老盖上南极,啥活都干
提起南极科考,老盖有很多特殊的身份:他是人类最早进入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区的13人之一,也是最早进入南极内陆冰盖的第一位产业工人,同时,他的加入标志着中国南极冰盖考察机械保障进入专业化、规范化的时代。
王海青是盖军衔南极科考时的队友,王海青感慨,老盖三赴南极“修机器”,连外国人都知道,“中国的长城站有个盖军衔!”
1995年,老盖第一次上南极,当时长城站的条件特别艰苦,机械设备也比较差。王海青说:“老盖上了南极,把站内的所有机器修了一遍,而且什么活都干。”他清楚地记得,老盖当时说过的话,“条件不好,但在外国人面前,咱不能丢脸!”
王海青说,南极科考期间,老盖开车、维修机械、维修站点,不知疲倦,别说午睡了,连休息时间都很少。有时,车开着开着就睡着了。老盖的努力有了结果,在南极,他修出了一条“厦工大道”,这可是南极惟一以企业命名的道路哦。
1997年和2004年,老盖又两次奔赴南极,担任南极冰盖考察机械师。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前往冰穹A的途中,有四条横向的潮汐缝,载重车辆通过时,容易造成冰面断裂,陷入大海。“我是机械师,开车是我的本行。”老盖主动开起了头车。当他的车接近第一条潮汐缝时,冰面下沉,他凭借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老练的驾驶技术,加大油门,冲出潮汐缝。从此,老盖成了开头车的首选。“他也许有独门绝技吧,总是知道哪里有冰缝,要绕着走,哪里有冰坡,要加油门。”王海青说,在科考队里,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大家的口头禅是:找老盖,他准能解决。
客户说
老盖太神了,听声音就能查出故障
在厦工,盖军衔还有一个外号叫盖神仙,很多技术难题都在他手上迎刃而解。
“老盖出神入化的绝活,爽朗的个性和博大胸怀,赢得了海外许多客户的喜爱。”厦工机械国际营销代表林南说。
林南说,老盖有一项特殊技能,光听声音,就能辨机械故障。一次,他在巴西走访客户时,接到中东客户的求助电话,这名客户的装载机出了故障,想请老盖解决。“可我人在巴西啊,你把电话靠近机械旁,重新启动下,我听听声音。”只见他走到角落里,皱着眉头,仔细听电话那头传来的动静。过了一会儿,他说:“变压管路有问题。你把变压油路拆下来,检查下。可能被杂质堵住了。”不久,客户又来电话了:“盖工啊,您真神啊,果然是油管堵住了。机器修好了。”得知真相,巴西客户惊讶不已。
>>>链接
让人怀念的“老盖茶馆”
说起在南极考察的日子,王海青对“老盖茶馆”津津乐道。他说,在南极,队员们很多的生活乐趣都来自老盖。身为机械师,老盖每天和一大堆零件、机械睡在一起,因此有了所谓的“单间”。老盖利用这个条件,把带来的茶具、茶叶拿出来,队友们休息时,他为大家泡一壶热茶,于是,“老盖茶馆”开张了。
南极寂寞无人,很容易产生莫名恐惧感。这时,队友们会拿起对讲机,“哎,老盖唱首《爱拼才会赢》吧!”不一会儿,对讲机里便传来老盖磁性的歌声。队友们还从老盖那学了好几首闽南语歌曲,比如《浪子的心情》、《真性情》。队员们说,去一次南极,没想到学会了闽南语歌曲。
老盖有双巧手,能将水仙花雕刻出漂亮的造型。他还把水仙花带上了南极,利用水温的控制,让它成为了冰寒中唯一盛开的鲜花,也让队友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希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