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待用公益”遇尴尬 爱心认购的多认领的少

餐厅门口的“待用公益”宣传广告引人注意,很多外地游客很感兴趣,出手也很大方。
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提前买好快餐、面包、咖啡寄存在店里,等待需要它的人来领取,这等好事最近频频在厦门上演。相继有商家加入到“待用公益”的行列中,他们将店里的食物低于成本价出售给爱心人士,让需要帮助和一时经济窘迫的人能享受到“免费的午餐”。
不过,据了解,商家的好意并未得到理想的回应,愿意前来认领爱心餐的人少之又少。在信誉和信任的双重考验之下,“待用公益”这个新鲜的公益模式能否越走越远呢?
待用快餐
爱心人士认购多 困难人员认领少
“认购320份,认领121份,待用199份。”厦门素渡餐厅老板张誉旺每天都要亲自记录“待用快餐”的情况。自从7月28日餐厅正式推行“待用快餐”以来,参与认购的爱心人士远远超出了认领的人数。
今年4月,张誉旺偶然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发起“厦门待用快餐”的号召。张誉旺觉得自己的餐厅主打素食,传播的也是一种正能量,于是主动找到发起“待用快餐”的志愿者吴镜明,想要加入“待用快餐”的队伍。7月初,吴镜明带着一份自拟的策划书来到张誉旺的餐厅进行考察,最终选中这家餐厅作为厦门首家“待用快餐”之地。
刚开始,张誉旺在店门口摆放了一块“待用快餐”的广告牌,并在每张餐桌下夹一张宣传单。“认购的人越来越多,可认领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可急坏了张誉旺,他开始限制认购数量,每人每餐的认购数量不可超过10份,一天的认购数量不能超过20份,尽管如此,当碰到外地游客强烈要求多买几份时,他也会放宽政策。素渡餐厅的“待用快餐”每份13元,低于成本价。很多来餐厅吃饭的外地游客对此很感兴趣,出手也很大方,8月12日,一个由33人组成的省外团队,在得知餐厅在做“待用快餐”的公益活动后,一共认购了141份。为此,餐厅特地颁布了“限购令”,只要“待用快餐”的数量累积到200份无人认领时,活动就暂时停止。
“没人上门认领,我们就主动出去派送。”素渡餐厅的一名员工介绍说,他们多次到火车站附近给外来务工人员、乞丐送快餐,“一开始根本没有人相信有这么好的事,有的很排斥,有的甚至怀疑我们会在饭里下毒”。张誉旺反复叮嘱员工,一定要好好跟对方解释,千万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终于,经过多次派送,渐渐开始有人愿意主动上门来认领快餐。
让张誉旺印象最深的是,一名30多岁靠卖报纸为生的低保户,看了报道后找到素渡餐厅。如今,他每天都会来,餐厅的“待用快餐”只开放午餐和晚餐,他几乎两餐都要在店里吃。在一次闲聊过程中,张誉旺得知这个叫小齐的兄弟,来自江西,以前开过小书店,后来因经营不善倒闭,现在靠卖报纸养活自己,加上身体不太好,处境困难。张誉旺觉得小齐的遭遇很可怜,除了想在食物上帮助他,更希望能让他重拾信心。张誉旺想给小齐安排一份工作,让他给社区里同样有困难的人送快餐,给他支付相应的工资。
光靠员工出门派送并非长久之计,张誉旺决定加大宣传力度,“先请周边的社工帮忙进行口头宣传,让他们在附近小区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就把他们请到店里来拿东西吃”,张誉旺还表示,接下来想走进社区,请一些义工为社区里的特困家庭和重疾残疾人士免费送餐上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