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公立医院彻底取消药品加成 百名医生被约谈开方量异常
自今年3月1日起,厦门市公立医院彻底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被前卫生部长陈竺盛赞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一项充满智慧的设计”。近日,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改革5个月来,已让本地医保患者减少药费支出约5024.24万元,外地来厦就医者减少药费支出436.39万元。
据统计,3月1日-7月31日,全市10家公立医院共382.04万人次本地医保患者减少药费支出2579.61万元,占门诊就诊人数的65.46%;共78168人次本地医保出院病人减少药费支出2444.63万元,占出院病人的52.92%;另有其他201.61万人次本地及异地门诊自费患者和69540人次本地及异地自费住院患者减少药费支出436.39万元。
“以药补医”政策近年来饱受诟病,百姓认为医院靠卖药赚钱,觉得医生爱乱开药、开高价药。药品加成取消后,医院真正回归公益性质,让百姓获得实惠。调整诊察费,也让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得到补偿。
市卫生局局长杨叔禹介绍,自3月1日起,全市10家公立医院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病人看病药费负担显著减轻,特别是本地医保患者受益最大,诊察费增加部分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患者个人无额外支出。他说,我市的第一医院、中山医院等公立医院的“药占比(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重)”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等级医院来说,都是最低的。
相关新闻
医生开方量异常 当月就被“锁定”
除了取消药品加成,我市还出台了系列配套措施,如启用“双十排名”动态监测办法,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治理商业贿赂、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双十排名”动态监测办法要求各公立医院每月对使用量最大的10种药品品种和开具这10种药品处方量最大的前10名医生分别进行统计排名和公示。经分析,对用药量异常的药品及时列入预警、监控名单,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品种采取暂停用药、限制用量、取消采购等措施处理;对药品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有的医院还采取对厂家进行警告劝告的措施,限制每月采购量;对处方量排名前10名的医生,由医院医务、药学、质控和监察等科室组织专家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对发现不合理用药的科室或个人采取警告谈话、限制处方权、取消处方权、经济处罚、医德考评扣分、院内通报批评等处理,并责成整改。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今年以来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显示,用量异常的药品采取停用12次,限制用药16次,取消采购8次;不合理用药情况156例,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务人员谈话97人次、限制处方权10人次、经济处罚44人次、通报批评23人次。
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
市卫生局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各公立医院也采取多种举措,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市属综合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有明显下降。
据介绍,市卫生局还从今年开始,改革对全市公立医院的绩效考评办法,引进我国知名社会调查公司,开展第三方评估调查,重点考察社会和患者对公立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