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之子”胡友义长眠鼓浪屿之波 昨鼓浪屿举行追思会
昨日胡友义先生追思会在鼓浪屿音乐厅举行,音乐是对胡先生最好的纪念。
追思会上手捧蜡烛的孩子,表情哀伤。
感动
回忆
最爱的乐曲:鼓浪屿之波
胡友义遗孀黄玉莲女士告诉记者,“7月12日清晨5点多,先生就处于弥留状态了,到7点时,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感觉到他的身体已逐渐冰冷。”悲伤的谊女Aria想起胡友义先生最钟爱乐曲《鼓浪屿之波》,于是把播放着《鼓浪屿之波》的手机放在先生耳边,“真的很不可思议,我们握着他的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先生的手暖和起来了!”“先生太眷恋故乡鼓浪屿了!”
最眷恋的故乡:鼓浪屿
在追思会上,省政协主席张昌平深情地拿出了一张厦门市老领导洪永世写给他的纸条。这张纸条上写的是胡友义先生曾经饱含深情地对洪永世说过的一句话:““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鼓浪屿都是我永远的故乡,我把毕生收藏的钢琴放在这里展览,是我将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搬回家。”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昨日清晨,伴着《鼓浪屿之波》的歌声,“鼓浪屿之子”胡友义先生永远地回归了故乡鼓浪屿的怀抱。
眷恋故乡——
骨灰撒进鼓浪屿的大海
一个月前,鼓浪屿的赤子、著名钢琴和风琴收藏家胡友义先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医院与世长辞,老人走得十分安详,对于自己的后事他早有安排。胡友义先生的夫人黄玉莲女士说,2010年底,胡友义先生在鼓浪屿病情加重,“他当时就告诉我,要是他走了,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撒进故乡鼓浪屿的大海!”因病情严重,胡友义先生随后离开鼓浪屿回到澳大利亚进行治疗,从那时起,他再也没能回到自己挚爱的故乡。
遵从胡友义先生的遗愿,黄玉莲女士于本月4日护送先生的骨灰回到鼓浪屿,而骨灰撒放仪式选在昨日清晨。尽管天气炎热,可是亲朋好友、鼓浪屿的居民,甚至不少从未与胡友义先生谋面的人,都赶来送先生最后一程。
昨日清晨7时许,黄玉莲女士、胡氏家族的亲友们护送着胡友义先生的遗像和骨灰,登上了停靠在鼓浪屿内厝澳码头的船,大家流泪为先生送行。
8时许,渡轮驶到鼓浪屿菽庄花园附近海域,岸上就是胡友义先生创办的闻名遐迩的钢琴博物馆,先生最挚爱的歌曲《鼓浪屿之波》响起,黄玉莲女士与胡友义先生谊女Aria一起将先生的骨灰撒入海中,从此,胡友义先生永远依偎安息在鼓浪屿母亲的怀抱中,永恒观照日光岩与菽庄的绝世风华,聆听他耗尽毕生精力所收藏的古琴吟咏和鸣……
挚友追忆——
先生留下无私大爱
“琴海孤舟浅,鼓浪乡情深。友朋齐家远,义兰济世真。”为电影《林巧稚》而专程来厦的知名编剧阮品棋,感慨地做诗一首以缅怀胡友义先生。
追思会上,鼓浪屿合唱团深情地唱起了《恩友歌》,胡友义先生诞生于鼓浪屿,他的母亲时常教他吟唱这首歌,先生就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伴着低回婉转的乐声,胡友义先生的亲友代表深情地述说着深深的思念之情。
85岁高龄的“维也纳学派三杰”之一、奥地利钢琴大师约尔格·德穆斯,是胡友义从未谋面的好友。他从奥地利打来电话,悲伤地说:“请带去我最深的悼念和永远的怀念!”
回忆起胡友义先生,很多鼓浪屿居民流下了眼泪。他们都清楚地记得,为了防止钢琴在搬运上岛的过程中发生闪失,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总是跟着鼓浪屿的人力板车,一车一车地护送心爱的乐器进博物馆。著名收藏家、鼓浪屿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表示:“胡友义先生把自己的藏品全部捐献出来,让公众分享,这就是无私大爱。”
“我们敬仰胡友义先生,先生英名将长留鼓浪屿史册!”在《鼓浪屿之波》的动人歌声中,人们纷纷起立,向胡友义先生献上深深的敬意和永远的怀念。鼓浪屿管委会主任曹放表示:“我们将努力完成胡友义先生未竟的事业,让鼓浪屿这座世界级名岛、这颗海峡明珠永远熠熠生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