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次厦门市政府常务会会议召开 特困群体无房户有望获补助
据海峡导报报道厦门特困群体中的无房户,有望获政府补助,自建或重建新房。
做出这一决定的,正是市长刘可清日前主持召开的第31次厦门市政府常务会议。
市政府常务会议,一般被视为“市政府最高级别会议”。导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在厦门召开的1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有多达5次,议题包括类似上述的“加大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
5次议题指向特殊群体
厦门特困群体中的无房户,以往一般只能优先纳入保障房体系。
但今后,针对这一住房困难群体的补助政策,已经进一步梳理完善。对于他们来说,将可以多一种选择——政府还将给予一定的补助,帮助他们新建、重建或者危房修缮解决住房难题。
为此,市里将拨出补助资金,并完全用于困难群体住房的修建修缮。
做出这一决定的,正是市长刘可清主持召开的第3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而这一还有5位副市长同时参加的会议,研究的主题,就是“厦门特困群体住房专项补助政策”。
导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市政府召开的15次常务会议中,就有多达5次,议题指向“加大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
其中的议题,要么指向“增加福利”,要么指向“减轻负担”。
财政花钱“只多不少”
在扶持力度加大的同时,财政补助力度将难免同步增加。
一有关负责人给导报记者举例:去年,厦门将城市(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提高了65元、70元。调整完后,仅低保支出,市财政就安排资金5513万元。
这一负责人向导报记者透露,今年仅市财政,在社会保障和就业上的预算约为14.5亿元,用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就业补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社会救济等。而这一投入料“只会多,不会少”。
文明的尺度
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近日在论及“中国梦”时,写下这样一段话:
“看一个城市文明的程度,就看这个城市怎样对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对于残障者的服务做到什么地步,它对鳏寡孤独照顾到什么程度……”
她的言外之意是,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一定不能忽视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梦想。
已经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厦门,15次常务会议5次涉及这一特殊群体。我们注意到,为此,财政要多花钱,要多花不少钱。
与修路造桥这样“容易被看见”的民生工程相比,这样的扶持、扶助可能不那么显政绩。但其实,正是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帮扶,可以更深刻地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以及温馨包容。
从这样的意义来说,这些钱,该花,也值得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