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东二飞行队 铸就海上生命线

2013-07-31 08:15 来源:闽南网 0

  救生员将伤员固定成功救到机上

救生员将伤员固定成功救到机上

  朱林飞

朱林飞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副队长、空勤员、绞车手教员。获“世界海事组织海上搜救特别勇敢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闽南网7月31日讯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医生,却救死扶伤。他们不是弄潮儿,却搏击沧海,纵横长空,在惊涛骇浪中上演一次次生命凯歌。他们,就是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下简称“东二飞”)的男子汉们。

  勇敢,是一个男人身上最迷人的标签。面前的东二飞副队长朱林飞就有个最闪亮的标签,世界海事组织海上搜救特别勇敢奖。作为全国稀缺的绞车手,从1990年至今,他曾经救下两百多人……

  名副其实的飞翔“超人”

  在朱林飞的办公室里,有盆绿萝长得葱葱郁郁,藤蔓蔓延于墙壁上,这是他刚来“东二飞”时种下的一株小苗,如今,两年过去了。

  从1990年开始,朱林飞先后做过潜水员、打捞技术员、绞车手,甚至是消防员。水下、船上、空中“三位一体”丰富的实战经验,使他成为中国第一个绞车手教员、第一个救生员教员。

  全国现在仅有50多名绞车手,而在朱林飞2001年刚入职时,绞车手更是稀缺。作为我国第一个绞车手,朱林飞当起空中飞人,在交通运输部几个救助飞行队中,来回救人,有任务就去。同事曾戏称他是名副其实的“国内漫游”、“空中超人”。

  提起曾救下多少人,朱林飞对自己的英雄事迹有点轻描淡写,“两百多人吧,哪里会记得名字,其实那就是我们的工作。”而大家都知道,这数字的后面,是救助飞行队队员们一次次与惊涛骇浪斗争,一次次接受生死考验的结果。

“三心二意”的营救者

  飞行救助中,一次任务需要5名救援人员参与,包括机长、副驾驶、绞车手和两名救生员,绞车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直升机在空中悬停时,绞车手操作绞车,救生员通过绞车钢索从飞机上降落,实施救援救助。其间,绞车手与飞行机组要保持不间断的联系,指挥飞机前后左右移动,以便直升机靠近目标。绞车手就像是直升机上的CPU(中央处理器),需要同时关注多个方面的情况。朱林飞笑着说,“我们必须得三心二意地执行工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谈起2005年12月的一场救援,朱林飞记忆犹新。

  当时,一艘渔船在东海海域抛锚,船上12名船员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当飞机飞行到抛锚船只上空时,渔船却沉没了。此刻气温直逼零下2℃,海面刮起近十级大风。

  恶劣的天气,让搜救难上加难。朱林飞当机立断,向渔民准确示范救援设备使用方式,再将设备下放,由渔民自行穿戴。直升机、绞车手和渔民三方面的配合,不到半个小时,12人全部获救。“让渔民自行穿戴搜救设备,赢得救助时间,在那时,只能那样选择!”

  飞机和海面的理想高度是15米,但船舶和飞机同时在晃动,稍微操作不当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有经验的绞车手心中会有个预判,能把握住瞬间”,朱林飞自信地说,“只要看见船就有救援的把握,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实践演练都经历过”。

  与妻子避而不谈“危险”

  谈起儿子,朱林飞这位在救援场上叱咤风云的男人却是一脸愧疚。儿子16岁了,朱林飞却只为他过过两次生日。常年在海上工作,一年有300天以上都不能在家,后来当了绞车手,不用再出海了,他却又时常出差,全国各地跑。

  儿子12岁时,因一次意外手臂骨折,当天下午,朱林飞却要执行任务。儿子手术4个小时,全由他妻子一人忙前忙后。在朱林飞与家人之间,“危险”早已成为他们避而不谈的默契,互不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身为在厦门工作的上海人,朱林飞今年准备要休公假,打算将假期全部拿来陪伴家人。

救助,永不停歇

  朱林飞是“东二飞”中的一员,他的生活缩影,也代表了大多数飞行救助人的生活。

  东二飞的队长赵璐说,“交通运输部在我国四个重点防卫事故海区,都设立了救助飞行队,东二飞只是其中之一。不同的是,我们还肩负着守护台湾海峡的特殊使命。”

  目前,东二飞下辖的厦门、福州两个救助基地,已配备4架救助航空器、112名职工,在以厦门和福州两个基地为圆心,半径为110海里的区域内执行救助任务,涵盖了台湾海峡以及福建沿海地区。他们不仅参与海峡两岸联合演练等多项重大演习活动,还派出直升机对海峡号客滚轮和各海峡体育赛事进行护航保障……(本网记者 薛辉 许茵茵 实习生 高洋洋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西马仑”影响,停电了十几天百家村终于来电了
下一条:厦门步行街鞋店失火 无情大火吞噬恩爱夫妻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