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漳跨海大桥通车 环湾形成两岸产业对接

2013-05-16 08:51 来源:闽南网 0

  厦漳大桥连接厦门(左)与漳州开发区(右)
厦漳大桥连接厦门(左)与漳州开发区(右)

  南溪湾创业园的标准厂房将于大桥开通之日正式开盘

南溪湾创业园的标准厂房将于大桥开通之日正式开盘

  闽南网5月16日讯 厦门湾南岸,是漳州的招银、后石、石码港区,北岸,则是海沧、嵩屿港区,南北岸隔海相望。

  厦漳跨海大桥通车,使得厦门湾南北岸连接,环湾形成。此时,南岸成为北岸延伸的腹地。

  腹地发展给南岸带来了契机,龙海市规划了南溪湾经济开发区,将承接北岸厦门的工业产业转移,接受厦门的经济辐射,未来10~20年,这里将成为龙海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区。与此同时,南岸腹地的发展,也将突破北岸厦门的发展瓶颈,为其提升城市发展的竞争力。

  除了产业对接外,环湾形成后,便捷的物流体系还将随之形成,南北岸港区连成一片,九龙江对它们不再分割,厦门港区的扩张空间将逐步打开。

不少厦门企业陆续入驻南溪湾

  在龙海浮宫镇的南溪湾创业园内,在建的标准厂房A区一期正在进行外部装修,5月28日,大桥通车,这个工业地产项目也要正式开盘。

  这个项目是由厦门骏宇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公司财务总监陈先生说,他们与厦门昌城置业各投20亿,为南溪湾创业园建设A、B区标准厂房。“现在已经有三四十家企业有购买意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厦门的企业。”厦门用地紧张,一般的企业已经很难在岛内拥有厂房,而南溪湾创业园区内的厂房,正好满足他们的需求。“厦漳跨海大桥通车后,岛内到这边只要30分钟,比到翔安、同安还近。”

  浮宫镇与紧邻的东园、白水镇,都处于九龙江下游的另一支流南溪畔,所以这一带称为南溪湾。一直以来,南溪湾都是依赖传统农业生产,但龙海市看到了厦漳跨海大桥通车后带来的产业发展契机,2011年在这三个乡镇上规划了南溪湾经济开发区。

  “南溪湾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约7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5平方公里,将首先发展工业,聚集人气,从而带动整个片区的城市化,”龙海市外经局副局长许光辉说,南溪湾的发展定位是,厦门的产业腹地、城市建设的“后花园”。

  除了南溪湾创业园区的工业地产项目外,还有16个项目已经签约入驻南溪湾经济开发区,这其中,有11个项目由厦门的企业投资,涉及食品工业、钢铁制品、汽车汽配、造纸及纸制品、家电电子、电力工业等。

产业逐步对接实现同城一体化

  “现在在谈的、有投资意向的一些项目中,不少是厦门企业的扩建项目,还有一些项目原本打算落户厦门,但到南溪湾考察后,决定在我们这边投资。”许光辉负责南溪湾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工作,他说,南溪湾之所以受青睐,首先取决于无可替代的地缘优势,大桥通车后,便与厦门连在一起,空港、码头、高速等交通便利。而目前龙海的发展水平与厦门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招商引资中,土地、劳动力方面优惠政策与厦门形成互补。

  “相对而言,厦门的产业种类齐全,龙海产业较单一,厦门的产业外移到南溪湾,弥补了龙海产业的空白,带动龙海的发展,从而实现逐步融合,”许光辉说,目前这一效应已开始凸显,厦工钢铁结构项目在南溪湾签约落户后,它的配套关联企业也随之落户,使得产业链逐步完整。

  目前南溪湾的签约项目用地只占了规划工业用地的1/20,跨海大桥通车,龙海市对未来南溪湾的招商充满信心。

  这种信心并非龙海方面的一厢情愿。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说,厦漳跨海大桥的开通,使厦门延伸了发展的腹地,未来城市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腹地的竞争,把龙海市的浮宫镇、港尾镇、东园镇等地,与厦门串联在一起,为厦门的城市发展提升了竞争力,而对于龙海来说,把这些原来处于经济发展低谷的地方纳入厦门的辐射范围,逐步实现产业对接,同城一体化。

环厦门湾形成物流体系更加快捷

  大桥通车,受益的不仅仅是龙海,还有毗邻浮宫的漳州开发区。区别于龙海的是,漳州开发区的工业发展趋于饱和,主要发展以港口为依托的金属制品加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业、粮油食品加工业三大产业集群,目前已初具规模,具备400亿产能。

  而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发展。跨海大桥通车,使得厦门湾南北岸连接,环湾形成,也使得更加快捷的物流体系形成。

  对此,最欣喜的莫过于开发区港口货运的货车主们。王先生经营货车运输多年,业务往来漳州开发区和厦门之间,他时常抱怨,这一线路的货运利润空间小。“开发区运货到厦门要绕龙海,从角美到海沧,要接近两个小时,现在只需要半小时,时间节省了,自然成本也节省了。”

  而跨海大桥通车,对于开发区物流发展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往来厦门的便捷物流体系形成。招商局物流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漳州开发区,是一家发展公路运输、仓储业务、供应链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公司,他们的客户源,一般是世界500强企业。该公司总经理骆泽元说,目前福建物流发展相较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较为落后,跨海大桥通车后,时空成本降低,有利于物流企业在全省各网点的协同管理、资源整合。而漳州开发区作为港口集散地,依托跨海大桥带来的便利,物流体系的辐射范围将更广。

南北岸连成一片厦门港区空间扩张

  厦门湾南岸后石港区,3号泊位正在抓紧建设。这个泊位于去年12月27日开建,是漳州开发区第四区的第一个公共泊位,建设规模为15万吨级通用码头。建成后将是厦门湾最大的散杂货码头,并增加厦门港总体货物吞吐能力、促进后石港区深水岸线开发利用。后石港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将承接厦门岛内一些港区的功能转移,漳州招商局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学践说,厦漳跨海大桥的通车,正是为港区转移提供了便利性。“从厦门城市功能定位来看,岛内的东渡港区将作一些规划调整,一些业务要往外移,大桥通车后,厦门湾南北岸的各大港区连在一起,没有时空的阻碍,开发区的几个港区承接他们外移的业务,就变得理所当然,对客户来讲,选择南岸的港区和北岸的港区,就变得没有区别。”

  目前,漳州开发区几大港区码头接卸的货物主要有木材、粮食、钢材和内贸集装箱,辐射面主要集中在漳州、龙岩和粤东等地,大桥通车,港区辐射面拓宽,将吸引角美、厦门一带更多的业务,“对一些堆场大、资源性的大宗产品等货源,有了桥,我们再去服务厦门本岛、海沧、杏林的客户,就有了筹码和资本。”吴学践说。

  漳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白景涛认为,大桥通车加速了港口资源一体化。在厦漳城市经济的这盘棋中,建设厦漳跨海大桥,对厦门港一体化管理和资源的综合开发、改善厦门港集疏运条件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海沧港和漳州港的物流方式和货物吞吐量将会重新分配”。他说,大桥桥位所连接的,正是厦门港港区最为密集之处,大桥支撑了港区的未来发展,打破了九龙江对港区的分割,并打开了厦门港区的扩张空间。(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周杨宁 杨清竹 通讯员 薛志旺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厦漳跨海大桥车辆通行收费标准 小型车2.68元/公里
下一条:由政府出资制作思明统一规范街头广告牌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