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网友纷纷诉说各种邻里间"无奈"

2013-05-15 11:24 来源:厦门网 0

  邻里关系为何有点“冷”?厦门日报的微调查结果引起读者热议,读者纷纷诉说各种“无奈”

  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好邻居,可是,又有几个人有勇气去叩开对面的那扇门?前日,本报开展了微调查,都市小区邻里关系有点“冷”的现象引起了许多读者、网友的共鸣。读者吴春明就来电表示,这样的报道很及时,邻里之间就要互动才有互信,互信才能使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密切,社区才会更和谐,只是行动起来有点难。昨日,记者又走访了多个小区,所听到、问到的一些邻里故事或许能说明,为何“行动难”?

嫌浪费感情

  邻居“换”得快,懒得去结识

  住在莲坂一带的钟小姐,几乎不跟对门的邻居打招呼。“为啥?对面住的是出租户,经常这拨人我还没混个脸熟呢,又换一拨人来住了。”钟小姐觉得,这样的邻居,似乎没有结识的必要。

  刚买了一套二手房的林女士也被邻居用类似的理由“拒绝”过。“那天我在打扫房子,一名男子往我家探了探头,说是住我对门的。我就问他贵姓,没想到他很冷淡地说,这房子都不知道换几次业主了,你们买了也不一定就住进来,等要长住再说吧。说完就走了。”

持“观望”态度

  对陌生人有戒备,不主动结识

  “回来啦?吃过饭了吗?”住在火车站一带的王小姐每次回家遇见小区的一对老夫妇,老人家就会主动跟她打招呼。“刚下班。”王小姐也总是笑笑回答。这让她顿觉气氛轻松,有时还会停下脚步和老人家多聊几句。不过王小姐说,刚搬进来时,和新邻居们都不认识,邻居们也多是“各家自扫门前雪”,她也就持“观望”态度,不主动去结识,直到有一天偶然在小区里遇上这对老夫妻。

  “我觉得都市人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比较强,不像农村或者单位宿舍,大家都很熟。所以我很感谢那对老夫妻,如果不是他们主动问候,可能到现在我们还是陌生人。”王小姐感慨道。

缺交流平台

  小区活动场所少,没有集体活动

  吴女士经常带着孩子去南湖公园散步,在这里,她结识了许多谈得来的朋友,和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关系反而比较生疏。记者问她原因,她觉得和小区没有公共活动场所有关系。“小区里活动场所少,如果在楼道或小区里遇到邻居,顶多就是点个头就各走各路了。在公园里,大家有时间聊天,一来二去的就熟了。”吴女士说,如果能在小区里活动,或者小区物业、业委会能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大家有平台可以认识、交流,邻里关系肯定会好得多。

纠纷没理好

  因管道漏水,楼上楼下闹僵

  黄先生住在莲花二村一小区的2楼,出门一旦和楼下那对中年夫妇相遇,总不免有些尴尬——他们原本关系处得不错,黄先生还曾到对方家里泡茶,但因为管道渗水问题,双方已经“冷战”了大半年。

  “楼下向我反映天花板渗水时,我很快找来工人检修,发现并不是我家管道的问题。但解释了多次,对方总是摆出一副‘兴师问罪’的姿态,还几次上门吵架。”黄先生说,无奈之下,黄先生只好请来居委会、物业协调。最后发现,是3楼住户家中的管道渗水,顺着黄先生家的墙壁,流到了1楼。“虽然是误会一场,但对方一点致歉的意思都没有。之后碰面时态度也是冷冷的,实在让人生气。”黄先生无奈地说。

  读者朋友们,如何去除“障碍”,改善有点“冷”的邻里关系,或者您身边就有好邻居,欢迎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8820或登录新浪微博“@厦门日报968820”,我们将继续关注。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厦门"安井" 赴皖鲁苏打假忙 获赔6万元
下一条:翔安区300名被征地人员:不花一分钱 养老有保障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