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鼓浪屿名字又起争议 源于“鼓浪石”还是“五龙屿”?

2013-05-13 08:36 来源:厦门网 0

鼓浪石

  一块只有天文大潮时才会被海水漫至脚下的风化石,被立碑冠以“鼓浪石”之名,成了导游口中的“鼓浪屿名称由来”,这让董先生在内的几位老鼓浪屿人感到难以理解。近日,董先生发微博称:“鼓浪屿”之名雅化自闽南语中的“五龙屿”,岛上虽然确有能和潮水碰撞出擂鼓声的天然石洞,但不该以岛上西南角这块平时连海水都漫不到的“鼓浪石”为代表,特地给它立碑,显得画蛇添足。

  不过,持不同意见的人同样存在。岛民蔡先生告诉记者,“鼓浪石”曾经能“鼓浪”,只是后来被填高,林先生也认为,即便如今,到了九月天文大潮时,“鼓浪石”依然有海浪冲击鼓浪石引起“擂鼓阵阵”的景观。

平时连海水都漫不到

“鼓浪石”名不副实

  董先生所说的这块“鼓浪石”是位于鼓浪屿西南方向海滩上的一块巨岩,十年前被立碑命名为“鼓浪石”,名声也由此传开。如今,随便查阅几大网络百科关于鼓浪屿或鼓浪石的信息,都会提到鼓浪屿的得名由自这块岩石:“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冬冬声响,俨如击鼓”。在不少导游的讲解词中,“鼓浪石”俨然成了鼓浪屿的标志石。

  不过,董先生告诉记者,这块岩石虽然位于海滩上,但是距离海平面尚有一段距离,平日即便涨潮,海水也不会漫到“鼓浪石”,只有在天文大潮或台风天的时候,海平面暴涨,海水才会漫至“鼓浪石”脚下,一年之内几乎听不到它“鼓浪”几次,从这个角度说,“鼓浪石”难负盛名,特意立碑更显得画蛇添足。

九月大潮加大浪

“鼓浪石”依然“鼓浪”

  对于董先生的看法,岛上居民林先生认为欠妥。林先生告诉记者,从厦门的地质发展史和潮汐情况来看,海浪冲击鼓浪石发出如击鼓一般“轰隆隆”的声响,鼓浪屿岛名由来自鼓浪石的说法是可靠的,特别是每年农历九月大潮,海水都可以涨到“鼓浪石”位置,如果再加上大浪,时至今日依然可以见到海浪冲击“鼓浪石”引起“擂鼓阵阵”的景象。此外,“老鼓浪屿”蔡先生也告诉记者,以前“鼓浪石”的位置比现在低,更接近海面,也更容易听到“轰隆隆”的“鼓浪”之声,只是后来被渐渐填高,才变“哑”了。

  基于上面这两种说法,林先生认为,“鼓浪石”有其象征意义,立碑命名并无不妥。

【说法】

鼓浪屿源于“五龙屿”来历有多种说法

  有网友追问了:先不论“鼓浪石”是不是名副其实,“鼓浪屿”名称源于“海浪碰石,轰隆如鼓”的说法究竟可不可靠,或者另有来源?

  有个“老鼓浪屿”们一致认同的说法是,鼓浪屿直到唐宋之后才被开荒,由于鼓浪屿四周的轮廓接近圆形,又多有沙滩,因此被称为“圆沙洲”、“圆洲仔”,后来又被改称为“五龙屿”。

  到了近代,不少文人雅客发现岛上有不少天然石洞,海浪涌入发出的轰隆隆声如鼓震耳,加上“鼓浪”的闽南语发音又恰似“五龙”,于是就将“五龙屿”雅化为“鼓浪屿”,一方面既从读音上迎合了原先的名称,另一方面又赋予其新的意义。所以,“鼓浪屿”的得名来由至少有这两方面来源,说“鼓浪屿”得名于“海浪碰石,轰隆如鼓”并无不妥。

  不过,对于“五龙屿”的来历,则有多种说法。有的人说,打开早期的鼓浪屿地图,会发现隐隐约约“五条龙”,也就是五座小山脉,因此有“五龙盘踞”之说,衍生出了“五龙屿”这个名称;有的人说,鼓浪屿的标志性山当属日光岩所在的“龙头山”,而龙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五,所以岛屿得名“五龙山”;还有人说,“五龙”是指原来岛上五条间歇性的小溪流。不管怎样,时至如今,“五龙屿”这个称谓依然延续着,许多泉州和鼓浪屿的老人,都依然称鼓浪屿为“五龙屿”。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女子鼻子一捂就大量出血 屡次"碰瓷"被"熟人"识破
下一条:考前"卖题"考后"改分" 省教考考生频遭诈骗短信骚扰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