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涵曾三赴厦门考察留笔墨 为台湾街题名(图)
三赴厦门留笔墨
汪道涵1987年、1991年和1997年三次到厦门考察,从厦门了解台湾,还曾为台湾街和市台办题字
汪道涵与辜振甫。(资料图)
汪道涵题字。
二老赠礼传佳话
汪老送辜老一个笔筒,有人说是“必统”;辜老回送筷子,有人说这是暗语“快了,快了”
一直以来,厦门都是大陆对台交流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区域。上世纪90年代,“汪辜会谈”前后的两岸事件,很多与厦门有关。厦门市台办原主任孔长才说,汪道涵先生在1987年、1991年和1997年曾三次到厦门考察,通过厦门密切了解一水之隔的台湾。海协会工作人员也多次到福建、厦门来调查了解两岸交流情况。厦门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和信息,提供给中央对台决策参考。汪道涵先生充分肯定了厦门在对台工作中的作用,认为厦门有不可替代的对台优势和资源。
汪老几次考察厦门,孔长才都全程陪同。对于汪老在厦期间轶事,孔长才娓娓道来,往事如新。孔长才说,江头台湾街入口处的街名碑就是汪老在厦考察时题写的。汪老当年是在下榻处题写街名的。当时湖里区想请他题写“台湾大街”四个字,但汪老转过头,与夫人商量了几句,然后下笔题了“台湾街”三个大字,让人感受到他的谦谦君子之风。汪老题字时还有一段小插曲。汪老写完“台湾街”三字,没有落款,一旁的孔长才赶忙提醒。汪老谦让说,不落款也一样。孔长才说,如果不落款,别人不知道是谁写的,台湾街在全国的知名度就会大打折扣。汪老听后点了点头,这才写下了他的姓名与题字时间。
汪老爱看书,喜欢逛书店。他在厦门机场候机时,也不忘逛逛机场里面的小书店。有一次,他挑了几本书,打算买下来,陪同他的厦门航空港一位副总经理赶紧表示要送给汪老做礼物。但汪老执意不肯,这位副总经理很机智,就婉转地恳请汪老为书店题字。善解人意的汪老一听笑了,欣然提笔写下“空港书屋”四字,还落了款。
汪老也为厦门市台办题过字,写下了“为发展两岸关系做出贡献”。
汪老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也有许多互赠文房四宝的趣闻。据传,第一次“汪辜会谈”时,汪老送给辜老一个笔筒,有人说这是取谐音巧喻“必统”。辜老会意,回送的礼品是筷子,又有人说这是辜老在暗答:“不要急,快了,快了。”文/本报记者 蓝碧霞 图/本报记者 郑晓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