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传厦门住宅9至11层PM2.5浓度最大不宜居住

2013-04-08 08:57 来源:厦门网 1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莫过于“房事”。自从“国五条”厦门版实施细则出台以来,该不该买房、该什么时候买房、该在哪里买房等一系列问题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不过,一些购房者在选择楼层时却听到一种说法,高层住宅的9层至11层集聚扬灰,属于扬灰层,PM2.5浓度最大,空气较脏,被称为“黑色楼层”。那么,9层至11层的住房到底适不适合居住呢?

  就此问题,记者专访了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庄马展。庄马展表示,这种说法很早以前就在坊间流传过,但实际上是没有科学依据的。PM2.5浓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区域环境,不能简单地和楼层进行挂钩。

  庄马展解释说,从大环境来看,一个地区“近地层”的PM2.5基本都是均匀分布的,并不会专门集中于某些楼层,不同楼层的PM2.5浓度也不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但是,就某一栋住宅楼的具体情况来看,其周围PM2.5浓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住宅楼周边的地形、地貌、风力等条件,这些条件决定了包括PM2.5在内的污染物是否容易扩散。

  庄马展说,污染物的扩散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水平方向,一个是垂直方向。从垂直方向来看,本地污染物的扩散是由低向高扩散,所以一般来讲,较高层的住宅比低层住宅的空气可能略好一些。

  但这并非绝对。“当一个区域受到外来污染物入侵时,比如厦门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经常受到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导致雾霾天,这种情况下外来污染物在到达厦门上空以后,从上往下落,这种时候高层住宅的污染物浓度就可能比低层住宅高。”庄马展说。

  从水平方向来看,楼房周边越开阔,污染物扩散就越快。比如一幢高楼,周围分布的都是一些低矮的楼房,那么这个地区的扩散条件比较好,PM2.5浓度就会较低。相反,如果周围都是高楼,楼间距又比较小,空气的流动性较差,相对来讲就比较容易造成PM2.5等空气中颗粒物的囤积。

  “所以,PM2.5浓度并不能简单地被认为与楼层高度有关,要综合考虑区域环境以及建筑物所在的地理位置。并不存在某些楼层特别不适合居住的说法。”庄马展说。

  此外,记者也咨询了多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受访者均表示,业界并不存在某些楼层特别集聚扬灰的说法,应该是一种误传。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因看麻将时"多嘴"被瞪 亡命徒拔刀捅人厦门落网
下一条:公考信息泄露?福建省公务员局明确回应:未发现问题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