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53天流失3.6万外来工 低收入高消费没有吸引力
从2月16日到3月16日,厦门市人才市场对今年开春30天以来的现场交流情况进行分析。昨天,相关报告发布,至少有两个“不太好的信息”值得关注,一是厦企薪酬竞争力仍然不够;第二,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推出近2.5万个职位
开春30天,共有4597家企业参加厦门人才市场的各类交流会,提供职位24801个。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实业类企业和IT行业企业成为今年的新秀。据介绍,在前20名参会单位中,实业类企业的参会次数从2012年的10家次提高至今年的74家次,参会比例也从3%提升至19%,增幅较大,“尤其是以机械制造业企业和光电企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另外,近年来由于网游行业、智能手机软件开发行业以及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类IT企业得到新的发展契机。通过最新的调查显示,IT行业已经跃居成为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行业的第二位。多年来,厦门市政府对IT行业进行多方面的扶持,兴建了软件园一期、二期园区,使厦门市IT行业拥有较好的发展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和往年一样,营销类企业仍是人才市场的主要参会单位;即使是非营销类企业,营销岗位也是招聘的重点之一。
工资低没有吸引力
不可否认,近年来多数厦企提高了薪酬水平。但是,与此同时,在厦求职人员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吃、住这类的民生方面支出比2010年之前有较大上涨。单举房租一项,“普涨20%至50%”。用求职者的话说,厦企提的那部分工资在巨大的生活负担面前,“根本不够看”。
根据报告,厦企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及毕业生这两大人才市场求职主体,所开出的薪酬范围多数在2000元/月至3500元/月之间,较往年提高不多。与周边地区相比不具有明显的优势,相比上海、深圳等沿海一线城市的薪资更是处于劣势。
另有一项数据可为之佐证,截至2012年12月31日,厦门市登记在册的务工人员为105.78万人;截至2013年2月22日,登记在册的务工人员则为102.16万人,相比减少了3.62万人。“低收入、高消费已经成为制约在厦企业扩大规模及招聘人才的一大瓶颈。”
毕业生存在供需“错层”
据统计,今年厦门用人单位的高校毕业生需求量为38359人,而厦门高校毕业生为12098人。从数据上看,今年厦门地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极为乐观。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在专业、学历以及就业期望值上存在明显的“错层”。以IT行业为例,在如今电商迅速发展的背景下,IT公司需要的更多是电子商务人员、运维人员及网站PHP编程人员等。而在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专业的必修课程设置中,极少甚至没有相关课程的开设。
换句话说,高校设置的专业课程与市场需求的不相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招聘单位和毕业生的供需对等关系,企业无法招聘到所需人才。此外,厦企以中小企业居多,出于对员工培训成本投入的考量以及对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现阶段企业更需要的是能即时上岗的有经验的求职者。不可否认,这也是部分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所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