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地震预警厦门参与试点 可提供逃生时间
昨天中国首次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广大民众的热烈关注。
中国地震局工作人员19日对记者表示,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发改委立项程序,计划投入20亿元,用五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由5000多个台站组成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目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正在福建省试点。试点工作利用福建近百个地震台站,多次成功实现对地震的预警,效果良好。
市地震局局长毛松林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正在福建省试运行,按照省地震局的部署,福建省将建设网格化的地震台站,厦门市地震局也参与试点工程的建设,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地震台站的建设水平将逐步得到提升。
市地震局介绍,目前福建省已经建成网格状地震台站分布,各个地震台站之间的距离约30公里,厦门境内已有四个地震台站在试运行。
这个项目里的地震预警系统关键技术,将来会应用到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工程里。毛松林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地震预警并不是地震预报,它是在地震已发生的前提下,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也就是严重灾难尚未形成之前向人们发出警告。它能提供几秒乃至几十秒的逃生时间,有效减少伤亡与财产损失。
中国首次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
2月19日10时46分,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附近发生4.9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云南昭通市防震减灾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对该次地震成功预警,为巧家县部分地区、昭通市等周边区域提供了几秒到几十秒不等的预警时间。这是国内地震预警系统首次实现对破坏性地震的成功预警。
预警成功
地震后发布预警倒计时
“15、14、13、12……”2月19日上午10时47分5秒,安装在云南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工作人员手机和计算机上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发出了地震预警倒计时警报,并显示地震预警信息“云南巧家10时46分59秒发生5.0级地震……”
该地震预警信息也通过手机、计算机、专用接收终端、微博等进行了同步发布。
几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公布:“2月19日10时46分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交界(北纬27.1度,东经103.0度)发生4.9级地震。”
预警时间
从几秒到几十秒,可逃生
该次地震预警信息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昭通市防震减灾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为巧家县部分地区、昭通市等周边区域提供了几秒到几十秒不等的预警时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介绍,这是国内地震预警系统首次对破坏性地震实现预警。该地震预警系统还对随后的多次地震进行了成功预警,其中包括四川省宜宾市境内发生的4.5级地震。
预警系统
面积世界第二大
目前,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有关部门和地区联合建设了覆盖四川、陕西、甘肃、云南等省部分区域的超过2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系统,是覆盖面积仅小于日本地震预警系统的世界第二大地震预警系统,覆盖区域包括龙门山断裂带(汶川余震区域)、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等地震区。地震时,该系统有助于系统覆盖区域及周边民众在地震灾难到来前收到预警警报,学校、大楼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能进行有序疏散;能提示重大生命线工程紧急关停以减少次生灾害。(据中广网)
若提早5秒预警,死亡人数可大减80%
日本提前数秒预警地震,经验值得借鉴
日本科学家2007年推出全球首个“紧急地震速报”系统,日本全国共安装1000个感应器,每个相隔25公里。地震发生时会释放P波和S波两种震波,P波破坏力较S波弱,但速度较快,秒速7公里,破坏力强大的S波秒速为4公里。感应器探测到P波后,会即时进行分析,然后将数据传到气象厅,让研究员推测S波的强度和规模、地震区域和需多久传送到地面等情报。
日本气象厅会将地震预报通过电视台、电台、手机和互联网通知市民和政府机构,以便及时关闭发电厂、刹停火车。专家指出,若提早2秒获得预警,死亡人数会减少25%,若提早5秒,市民会有足够时间躲进桌下或保护头部,死亡人数可大减80%。
网友热评
@此生太狂:注意:预警和预报是有区别的,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早日实现从预警到预报的跨越。
@爱吐槽的某人:日本也是这么做的,原理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预警周边地区,让市民有一些时间做出反应,避免无谓的伤亡。因为地震波速度远不及无线电信号,因此就有时间逃生或做好准备。这十几秒时间足够挽救许多人的生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