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袖珍早产儿才8两重 11天抢救都在挑战医学奇迹
▲因乐乐是极不成熟儿,每项诊疗措施都有极大难度
核心提示
他叫乐乐,厦门人,2月8日出生,至昨日已存活11天,情况稳定。
闽南网2月20日讯 在福建省新生儿救护网络厦门市分中心主任、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庄德义眼中,乐乐的这11天,每天都是在挑战医学极限。
因为,乐乐在他母亲的腹中只呆了23周零5天,出生时体重仅400克。他的身高仅23厘米,胳膊只有成人拇指粗,皮肤、肺部等器官都还没长好,为他静脉注射、用药等,都是大难题。
庄德义说,在目前全国有资料可查的超低体重早产儿中,乐乐是体重最小的一例,能够抢救成功并存活实属罕见。目前医院特别抢救小组采取的生命支持措施已初见成效,他们将继续努力救治乐乐。
早产的袖珍儿
不到24周就出生因母亲患有少见疾病
乐乐目前住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医护人员给他取名乐乐,希望他能平安快乐地长大。
乐乐躺在保温暖箱里,身上插着好几个仪器,他的身高只有23厘米,上半身与成人的手掌差不多,胳膊只有成人的拇指粗,因为皮肤还没有长好,因此看起来不是白皙的,而是暗红色,甚至可以看到血管,让人心疼不已。
乐乐只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近24周,是因为妈妈患上“慢性高血压合并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并有先兆性流产。医生介绍,“HELLP综合征”比较少见,具有较高的孕妇死亡率,同时也会导致胎儿死亡。
乐乐父母的年纪都不小了,爸爸40岁,妈妈39岁,妈妈算是高龄产妇,之前曾怀有个孩子,但因死胎而引产,所以他们格外珍惜乐乐,执意不愿放弃。2月8日上午,在医生的努力抢救下,剖腹产下乐乐,喜人的是,乐乐妈妈目前情况良好。
11天的医学挑战
男婴脏器发育不成熟存活的难关有很多
乐乐出生后,因他各脏器发育非常不成熟,存活需要克服许多难关:复苏、保暖、液体平衡、呼吸、感染、黄疸、营养、代谢、神经发育、贫血等,至少需要3个月。为抢救乐乐,医院成立特别抢救小组,进行24小时一对一的专人监护病情变化和精心治疗及特级护理。
庄德义说,在乐乐之前,他们抢救成功的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体重最轻的为700克,如今已10个多月,成长良好。不过,乐乐的抢救难度显然更大,每项诊疗措施都有极大风险,如呼吸管理、营养支持、维持代谢稳定、预防感染等方面,都是医师和护士面临的巨大挑战。由于是首次碰到这种情况,在庄德义看来,抢救乐乐每天都是在挑战医学极限,能平安存活11天已是非常不容易。
从目前情况来看,特别抢救小组所采取的生命支持措施已初见成效。目前,乐乐最新体重仍然维持在400克,因为按通常情况,新生儿最初阶段的体重会出现生理性减轻,在第6天时,乐乐的体重还降到360克。
乐乐的救护措施
生命支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保温暖箱需要特别处理,模拟在母亲宫内的生存环境,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线等。由于患儿的肺部还没长好,也不能自主呼吸,必须使用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并建立血管通路进行密切监测和提供营养支持等。
静脉注射:乐乐血管细若发丝,血管壁弹性极差、脆性大、很易穿破。因此,静脉注射是保障治疗的第一大难题。医护人员经过努力,在乐乐出生当天中午,就成功给予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植入,解决乐乐的输液问题,从中心静脉给予补液,在细细的血管里建立起生命通道。
用药:因乐乐是极未成熟儿,使用药物的刺激性大、渗透压高,因此一定要调好浓度比例,才能给药。
人工皮:乐乐的身上必须要连接一些医疗仪器,需要在皮肤上固定,但他的皮肤细嫩、表皮尚未成熟呈透明状,如使用胶布会引起他皮肤重度破损。医护人员在乐乐的一些部位先贴上“人工皮”,再贴上胶布,并用海绵状固定带固定,让乐乐更加舒服些。
抗感染:为避免乐乐感染,护士要给他进行口腔、脐部以及臀部的护理。乐乐大腿内侧角质层很薄,皮肤发红,护士就用保护膜外喷进行隔离。
□小百科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庄德义介绍,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是指胎龄≤28周,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由于各组织器官结构及功能发育不成熟,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不过,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抢救成功率已逐渐提高,目前国内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存活率能达到34.3%。
全世界报道救治的最低体重新生儿,是2004年9月19日,美国伊利诺伊州梅伍德洛约拉大学医疗中心经剖腹产诞生的一名女婴,出生时体重为243.8克。国内此前报道的最低体重新生儿,是在2009年的上海,一名女婴出生时体重仅413克,胎龄仅23周零4天。(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郑友贤 通讯员 高树灼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