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二手手机号 转账误操作损失两千多元
本想省钱,把钱转到错误的银行账号上,幸好少输了一个零,这损失才从两万多元减到了两千多元。昨天下午,黄小姐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8820,诉说自己遇到的“糟心事”。
昨天中午,在湖里某银行内,黄小姐原打算从父亲的银行卡上给自己转两万四千元,发现手续费要50元,就改了主意。“工作人员说只要开通手机银行,就能用手机客户端转账,手续费只要15元。”黄小姐动心了。
自己手机里正好有银行手机客户端,父亲手机也绑定了银行卡,黄小姐便在客户端的提示下进行转账。转账成功后,仔细一看,黄小姐发现自己少按了一个零,只转了两千多元。
“我还在埋怨自己太糊涂,得再转一笔,结果发现我把收钱人弄错了。手机号没输错,可转入的账户名却不是我的。去ATM机核查,的确没钱进账。”黄小姐觉得很奇怪。黄小姐立刻咨询银行工作人员,才知道是新换的号码惹了祸。“我在代售点买卡时,售卡人说是新卡,谁知这些卡都是被人用过的二手卡。”黄小姐郁闷地说,她买到的这张手机卡前用户正巧把号码和银行卡绑定过,她又没有开通手机银行,手机号和账户号脱节,钱进错了“口袋”。
“我报了警,警方让我到法院起诉,可我找不到手机号的前主人。”黄小姐无奈地说,移动公司客服人员称将尽快对其做出回复。
【提醒】
购买手机号请走正规渠道
昨天下午,记者就黄小姐的经历咨询了福建金海湾律师事务所的郑志宁律师。“转账方因为过失而转入到他人名下,该收款的第三方因为没有法律上的根据,而取得该款项且因此导致转账方利益损失的,收款的第三方即构成不当得利。”郑律师说,“转账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该收款的第三方归还该款项。”
“如果不清楚收款第三方的具体情况,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调查相关信息。在获得收款人的信息后,转账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移动公司作为服务的提供者,若存在过错而导致消费者损失的,移动公司应当要承担赔偿责任。”郑律师补充道。
黄小姐的尴尬经历就源于那张代售点的手机卡,所以市民们在选购手机卡时,请选择正规渠道,最好在营业厅登记身份证购买。否则可能遇到裸号不“裸”,旧主信息仍残留的二手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