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年终总结哪些消费骗局最害人 警惕返利网站、免费美容等陷阱

2013-01-30 11:11 来源:厦门网 1

  春节临近,各种消费骗局开始抬头。昨日,厦门市工商局党组副书记周加荣接听市长专线,向广大市民解读2012年常出现的几大消费欺骗,提醒市民当心。

  [骗局1]

  返利网站或是传销

  去年底,厦门最大的返利网站———“易联盟购物网”倒闭,涉及上万会员,这些会员最少的投入上万元,多的投入上百万元。周加荣说,2012年,“返利”消费成为升温最快的消费欺骗形式。

  据悉,一些打着“返利”旗号的网络购物网站只是第三方网站,通常以购物返现的形式吸引会员。由于市场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停止返利、返利缩水、返利变形、霸王条款和广告误读等问题,甚至沦为“拉人头”的网络传销。

  支招

  许诺返利的金额越高,风险越大。交钱入会、虚假消费有可能发展成为变相传销或非法集资。正规的以购物返利为主营业务的网站,在网站首页下方有“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消费者一定要慎重选择。

  [骗局2]

  保健品易夸大疗效

  “保健品消费主要涉及群体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获知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容易相信广告。”周加荣说,有些企业打着“健康讲座”的旗号,请一些所谓的“专家”对消费者推销产品,采取优惠、打折、赠药、适用等手段,诱惑消费者。

  支招

  不要轻信“名医义诊”等促销手段,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保健食品批号,看清标签和说明书,购买时要索取加盖公章的正式发票。

  [骗局3]

  预付式消费问题多

  2012年,“佳事达”、东妮娅酒店、力健亚活水馆、“摩卡”汽车会所、代代新美容美发等相继关门,诱发了大量预付卡变废卡纠纷。

  周加荣说,在预付卡消费中,经营者会设置“消费卡过期作废”、“本卡中途恕不退款”等不平等条款,或者夸大宣传质量,甚至出现企业突然关门或易手,造成消费者有卡不能消费。

  支招

  广大消费者要科学、理性地购买预付卡,并适度消费,不轻信广告和口头承诺,并及时签订书面消费合同。

  [骗局4]

  免费美容不免费

  “一些美容院利用部分消费者热衷免费服务的心理,巧设圈套,采取环环相扣的经营招数,常使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周加荣说,美容院首先会赠送一些免费护理卡或免费提供测试服务,在消费者脸上用了产品后,才说需要付费。有的则是用的产品免费,但是洗去脸上涂的东西,就必须购买专门的洗面奶。

  支招

  尽可能到大型美容场所消费,对街头推销切莫“心太软”。接受美容服务前,必须要求商家解释清楚免费服务的内容及可能产生的额外消费,如遇强制消费,应第一时间报警。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史上最严交规引爆厦门驾照"卖分族" 代扣1分卖150
下一条:小偷公交行窃被警告 下车跟踪持砖猛砸报复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