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厦门泉州今年各建成绿道40公里以上
闽南网1月12日讯 今年,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工作还要继续开展,旨在打造更多完整的社区、更长的绿道;开展范围更广的公路铁路沿线和小流域整治;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并改善城市综合交通。
昨天,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现场会在漳州召开,副省长王蒙徽出席会议并讲话,同时,漳州、厦门、泉州、福州和莆田相关负责人分别作了经验介绍。
完整社区增多
今年内,各设区市本级打造10个以上,各县(市)打造3~5个以上城乡完整社区。
打造完整的城市社区,要求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包括社区综合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幼儿园、老年人活动中心、室外体育活动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市政设施,做到路网便捷、消防通道通畅,增设停车位、垃圾箱、公厕等。还要求保护、延续好社区传统风貌和自然生态,挖掘、塑造社区形象特色,营造舒适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
农村方面,努力实现“三分两无”,即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分拣、路无浮土、墙无残壁。
绿道网串联
2013年,福州、厦门、泉州各建成绿道40公里以上,其余设区市不得少于15公里,各县(市)不少于8公里。
建设绿道网,要求完善配套设施与绿道出入口,休憩点等人流集散地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设立规范、完善,建立统一、规范的绿道标志系统。加快绿道网连接,通过绿道串联社区、小流域及各景观节点,加强省级绿道及相邻城市间绿道的互通互联。
小流域整治
今年,每个设区市打造10条以上公路、铁路整治示范线,并对5个以上小流域进行环境整治。
要求结合沿线村庄整治、加快改善公路铁路两侧环境面貌。重点整治沿线村庄和企业环境,开展绿化美化,构建绿色通道。
建设生态小流域,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以生态环境恢复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为重点,加强生态护坡、驳岸及岸线景观建设。
绿化水平提升
力争2014年前,全省市、县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
要求新区建设留足绿色开敞空间,建设一批园林植物园、湿地公园、滨水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专类公园。旧城区所有区域,要求步行10~15分钟内,可到达小绿地、小游园和小街景。
综合交通改善
推进公交场站和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全面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
要求加快福州轨道1号、2号线和厦门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泉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改善“停车难”的现状,推广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楼,重点在老城区商业区、车站等停车需求量大的地区配建公共停车场,充分利用市政广场、公园绿地的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库。(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周杨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