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频现电暖水袋爆炸事件 市售产品安全隐患多
【一看】
留心产品外部说明是否写明发热元件是电热丝(管)。
【二摸】
电极式电暖袋加热器较小,袋中有两个电极插在液体里,仔细摸一下,感觉内有两截硬圆柱体。电热丝式电暖袋中的加热器体积大一些,摸上去会有一个弧形的线圈装置,这种加热器外面包有绝缘体,一般不会漏电。
【 三比】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极式电暖水袋成本不超过10元,而电热丝(管)式电暖水袋内成本较高,大约15元左右。电极式电暖水袋安全隐患大,但利润高。如果批量生产,电极式热水袋每个的成本价大约为六七元左右。而电热丝式热水袋内由于多了一个线圈和多处绝缘设计,因此成本较高,是电极式的两倍多。
质量合格的电热丝(管)式暖水袋的售价不会低于50元,市民切莫贪便宜,选购廉价电暖水袋。
另外,购买时应尽量到正规商场购买,挑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及3C强制认证标志、使用说明、合格证明、检测报告等齐全的正规产品。使用时也应严格按照说明书,避免出现危险。
哪种不能买
市场上不合格产品泛滥,部分商家为追求利润,频频打出降价旗号,大量销售廉价电极式电暖水袋。
电极式电暖水袋极易漏电、漏液,引起安全事故,国家明令禁止销售。
【行业说法】
两种电暖水袋
安全系数不同
(电极式电暖水袋不符合国家标准,电热丝式对材料要求高,价格较贵)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面上的电暖水袋按发热元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电热丝(管)式和电极式。电极式热水袋有正负两个电极,内里的液体为可通电的溶液,电极直接和溶液接触,随时会出现漏电或超温爆炸情况。
由于安全隐患大,2010年11月1日,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储热式电热暖手器的特殊要求》规定,“对于属于二类器具的暖手设备,制造上不允许把易接触的导电性液体和带电部件进行直接接触”。因此,电极式电暖水袋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热丝(管)式热水袋,发热元件一般由绝缘体包裹,不直接和液体接触,能做到水电分离,但对材料要求高,所以价格较贵。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极式电暖水袋成本不超过10元,而电热丝(管)式电暖水袋内成本较高,大约15元左右。电极式热水袋每个的成本价大约为六七元。电热丝式热水袋内由于多了一个线圈和多处绝缘设计,成本是电极式的两倍多。
【记者调查】
问题产品泛滥
价格最低15元
(电极式电暖水袋安全隐患大,但利润高,商家称能用就行)
昨日,记者在我市几家大型连锁超市看到,电暖水袋的价格从20多元到70元都有,大小、样式、材质各有不同,但均有外包装盒。外包装盒上,都印有品牌名称、厂家信息、使用说明等。
记者询问工作人员这些电暖水袋是“电极式”还是“电热丝(管)式”,工作人员表示不了解,要记者自己去看说明。但记者发现,除了一款69元的“防爆电暖宝”有在外包装写明发热元件是“防爆电热丝”以外,其他电暖水袋大多没有注明发热元件。
记者按照网络流传的鉴别方法,触摸了几个没有注明发热元件的电暖水袋后发现,发热体确实很小,疑似电极式热水袋。
在江头附近的几家小商品超市,电暖水袋被直接放在地上,价格仅在15到30元之间,但产品均无外包装,袋身也无任何产品信息。“这些暖手袋有合格证书、3C标识和生产厂家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老板不耐烦地说,薄利多销,能用就行。
据悉,正常情况下,一个电暖水袋的市场零售价为30元左右,商家卖电极式电暖水袋,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不少商家利用了这点,频频打出降价旗号,甚至以15-20元/个的价格销售电极式热水袋,从而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
【求证实验】
电极式热水袋
易烫伤易漏电
(超市卖的正规产品和小店卖的“三无产品”,价格差一倍,其实都是不合格产品)
记者为证实电暖水袋存在的安全问题,买来实物进行测试。
实验工具:
1号电暖水袋(光面材质,购于某大型连锁超市,30元,有外包装和说明书、合格证等生产信息)
2号电暖水袋(绒面材质,购于江头某批发店,15元,属三无产品”)
电子温度计(测量范围:-45℃-200℃,测量精度:±1℃)
实验1:表面温度测试
结论:“三无产品”有燃烧异味
实验2:内容物温度测试
结论:温度均过高易造成烫伤
记者将1号、2号电暖水袋分别剪开一个小口,将电子温度计插入袋中,通电测试液体温度变化。
1号电暖水袋(通电前温度为31.3℃)通电11分钟后,电源自动关闭,温度飙升至98.8℃。
2号电暖水袋(通电前温度为37.7℃)通电后温度上升缓慢,13分钟后才达到50℃。随着温度上升,袋内不断飘出塑料燃烧般的异味,30分钟后电源才自动关闭,液体最高温度为95.8℃。
专家表示,由于工作原理的不同,电极式热水袋存在两种安全隐患。由于其中的电解质溶液处于带电工作状态,因此一旦发生漏液,便有触电危险。另外,由于电极直接和液体接触,电能转换为热能的效率较高,又无温控装置,通电之后热水袋膨胀得很大,容易发生爆炸。
记者实验中的两个电暖水袋,溶液温度都达到90℃以上,一旦发生漏液,使用者肯定会被烫伤。即使不发生漏液,两个电暖水袋的表面温度也都超过70℃。人体接触70℃的温度持续一分钟就可能被烫伤,即低温烫伤。
结论:元件不同,但都是电极式
记者将1号、2号电暖水袋内的液体倒出,并将暖水袋整个剪开,通过元件辨别。
1号电暖水袋内液体呈淡淡茶色,无异味。发热元件为一黑色塑料框型物。2号电暖水袋内液体呈浑浊的淡柠檬黄色,无异味。发热元件为一塑料长形管状物。
记者通过省外一家专业生产五金用品的权威厂商确认,这两种看似不同的元件其实都属于电极范畴,运用在电暖水袋中,不绝缘,很危险,已被国家明文禁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