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编扫把"有一手 许多顾客慕名而来
2012-12-24 08:26 来源:厦门网
0
现代人扫地时都习惯用塑料扫把,而在翔安区的农村,有一位七旬老人,用自家种的高粱秆编成扫把,拿到集市上卖,30年如一日。这位外号叫老郭的老人,在村子里,他的扫把有口皆碑。
用高粱秆编扫把
在后村街头,记者见到老郭。老郭今天穿着深蓝色的中山装、戴一顶枣红色的帽子。虽然身处熙熙攘攘的街道,他却显得格外淡定,不慌不忙编着手上的扫把。“现在很多人编一把扫把都要花10来分钟,老郭不到5分钟就编好了。”正在老郭摊上购买扫把的刘大叔对记者说。刘大叔是后村人,在老郭这买扫把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告诉记者,农村的房子不比城市,很多人家里的水泥地并不平整,高粱秆扫把则是最好的选择。老郭编的扫把物美价廉,买的实惠用的舒坦。记者发现,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老郭的扫把已经卖出10来把。
因为长年累月拽拉包装绳,捆扎高粱秆,老郭双手黝黑,长满茧子。“因为我扎的扫把很结实,大家都喜欢。”老郭难掩对自己从事这份工作的自信与骄傲。
走遍翔安卖扫把
“现扎现卖,卖完就回家。”据老郭介绍,因为家里种的高粱有限,没有高粱秆的时候,他就拉着家里的老黄牛去帮别人犁田;有了充足的高粱秆,他便挑上两捆走路去各个村庄卖扫把。不论严寒酷暑,他凌晨5点出门,两捆高粱秆可以制作约20把扫把,到了中午就基本售罄。
老郭告诉记者,他这是“子承父业”。父亲在他年幼时就手把手将捆扎高粱秆扫把的技艺传授给他。如今,他从事这份工作也已20余年。酒香不怕巷子深,扫把“硬”不怕路途遥。据悉,从很远的农村来找老郭买扫把的顾客也不在少数。
如今,超市的人工扫把已占去扫帚业的大半江山,但是,在老郭眼中,喜欢用高粱秆扫把的村民还是大有人在。老郭说,只要有高粱秆子,只要有人要,他会一直把扫把编下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