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昨举行
闽南网12月20日讯 昨日,厦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召开,会议持续三天,将听取和审议多部新法规。上午,厦门市规划局和厦门市人大城建环资委等多个部门作了报告。
其中,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作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限制和控制厦门本岛开发”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报告》称,市政府高度重视《关于限制和控制厦门本岛开发的议案》的办理,近几个月来,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排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研究控制策略、有效落实此项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
此外,为摸清本岛人口与土地功能分布的“家底”,厦门市规划局还组织开展了“厦门本岛人口增长及分布与土地功能关系的研究”、“本岛开发建设控制策略研究”两个课题,评估本岛环境的承载力水平及现状与规划的公共配套设施情况,为政策的实施提供支撑。
控制岛内
厦门市人大城建环资委认为,提升厦门本岛环境品质、降低建设容量是厦门市政府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重点推进的工作。
关键词1:城市空间结构
解读:目前厦门城市结构已经由“众星拱月”单中心结构发展为“一主四辅”的单中心多核结构。厦门市政府正努力通过重大设施布局、道路交通完善、建设项目外迁等措施,促进岛外四大新城发展,使岛外各区由卫星城逐步发展为新城组团,建立“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关键词2:生态建设
解读:赵燕菁表示,市规划局已加紧研究划定本岛基本生态控制线,严格控制山林、公园、滨海、滨湖岸线,划定文物保护紫线,对临近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区域开发建设也进行严格控制,制定曾厝垵、黄厝、旧城建筑高度控制规划,保护本岛的生态环境和城市风貌特色。
目前,厦门市规划局正在配合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制定《关于控制厦门本岛开发强度、降低建设容量的决定》草案。该决定进一步明确严格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基本生态控制区、本岛旧城保护区。同时,对其外围协调区也从建筑高度、功能等方面加强控制。
关键词3:控制用地
解读:据悉,厦门严格控制本岛居住用地供给,特别是经营性商品房用地供给,加快在岛外规划建设保障房综合体。
厦门市人大城建环资委主任委员边经卫说,要控制开发强度,降低建设容量,具体措施如下:
以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为基础,将本岛按基本生态控制区、旧城保护区、建筑高度控制区进行划分,并提出本岛各片区的强制性规划控制要求,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突破;
成片大型的综合开发项目,原则上不再在本岛选址建设,已批的成片大型综合开发项目,应严格按照片区容量控制要求调整片区开发总量;
限制本岛低端商贸批发功能的扩张和新增住宅用地供地,零星建设用地不得以“见缝插针”式新建办公、酒店等经营性项目。
关键词4:迁移
解读:厦门市人大城建环资委认为,厦门市政府可通过岛外建设,疏解本岛压力。例如,推动本岛劳动密集型产业、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和部分专业性行政机关搬迁到岛外新城,引导人口向岛外新城聚集,降低本岛人口密度,从而缓解岛内开发建设的压力。
建设岛外
建设本岛的同时,也要加快跨岛发展。
关键词:宜居
解读:边经卫说,加快岛外新城建设,要做好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完善新城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岛外宜居性,并将更多大型优质的科、教、文、体、卫等公建设施规划在岛外。
目前,在建设项目方面,岛外各区都规划建设有工业集中区,依据厦门本岛“退二进三”政策指引,本岛工业大部分已经迁到岛外;在集美、翔安规划建设文教区,将包括理工学院、华夏学院、厦大等在内的高等院校外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