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展现特区精神携手重建家园 厦门对口帮扶南平灾区重建纪实

2012-12-17 10:25 来源:厦门网 0

  2010年6月中旬闽北发生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后,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投入对口支援南平市灾后重建工作,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和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赋予我市光荣而艰巨的援建帮扶任务。

  近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厦门市参加援建的5个先进集体和16名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厦门市委、市政府对厦门市参加援建的29个先进集体和78名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

  市援建办、市发改委表示,厦门援建队伍在闽北山区再次创造“厦门速度”和“厦门质量”,展现了特区精神。援建的18个项目中,6个项目的15个单位工程获得福建省建筑行业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闽江杯”。记者随市委宣传部、市援建办、市发改委组织的厦门新闻采访团重返南平,感受受灾民众迁入新居后的新生活,并回望那些在重建点上奋斗过的厦门援建者们。

实现承诺
让村民搬进新居过新年

  2010年6月,连日的特大暴雨袭击闽北大地,山体滑坡,各地灾情之重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迅速决策并出台了《关于福州厦门对口支援三明南平灾后重建的意见》。厦门对口支援南平灾区重建家园是省委、省政府对厦门的高度信任。厦门市委、市政府庄重承诺:“宁停建厦门的在建项目,也要保障南平灾区集中重建点项目,按时完成援建任务。”围绕让灾区群众在新居欢度2011年春节,公建项目在2011年底前全部完成的目标,投资8亿元,用一年半时间完成援建任务。

  2010年7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率领市四套班子成员及各区、各部门负责人奔赴南平查看灾情。我市成立了援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发改委,负责组织协调援建工作;随后成立市支援小组,进驻南平。厦门6个区与南平10个县(市、区),市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经发等8部门与南平市相关部门对口帮扶,全市各界向南平捐款3194万元;厦门市委、市政府选派了敢打硬仗的厦门特房集团、住宅集团、路桥集团、海投集团四家代建单位和施工队伍。

  在援建过程中,省、市领导时刻惦记着灾区群众,时任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市长刘可清等多次深入灾区视察。市委、市政府多次派出慰问团赴南平慰问援建一线人员,时任南平市委书记雷春美和时任市长裴金佳多次带领各县(市、区)及部门赴厦门对接援建工作。

  厦门援建的13个集中重建点和5个公建项目分布在南平的10个县(市、区),点多线广,时间紧,任务重。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丁国炎先后13次带领有关部门赴南平现场办公;市发改、财政、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牵头组织规划设计小组、工程造价小组、地灾评估小组以及规划、建筑设计单位数十次赴南平灾区集中重建点开展工作。

  市援建办公室、市支援小组、各职能部门和建设队伍协同作战,抓投资效益,抓资金审计,抓质量监理,立志把援建项目建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廉政工程。伴随着2011年新年的钟声,厦门市援建南平的重建点捷报频传:从2010年12月29日政和县铁山镇牛背山湖里小区率先交房,厦门市委、市政府发去贺电,到2011年1月27日兴田镇皇亭小区交房,13个重建点共323幢1878套房屋全部交房。厦门实现了庄严的承诺,完成了春节前让村民搬进新居过新年的任务;2011年12月28日,闽北卫校新校区交付业主,百年老校重生。至此,厦门援建的南平一中江南新校区、光泽二中综合楼、武夷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5个社会事业项目也全部交付业主单位。

打造精品
评价厦门援建项目要加“非常满意”

  厦门援建的工程已经成了“民心工程”。

  2011年春节前,建瓯市小桥镇桥安新村共有106户居民顺利入住新居。有一次雨后停电,整个镇都是黑漆漆一片,桥安新村却是亮堂堂的。桥安新村做过一个民意调查,设了四个栏目:“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结果安置群众提出来,如果这是对厦门援建项目的评价,应该要加一个“非常满意”。

  2011年1月28号,浦城县仙阳镇的翔安新村的120户居民在搬进新居的当天,给时任省委书记孙春兰和时任省长黄小晶写信报喜:“我们的房子是厦门市来帮我们建的,设计得很漂亮。环境很好。我们一定努力把今后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4天后,孙春兰在信函上批示“感谢厦门同志的努力。”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在2011年2月2日作出了“向援建南平灾后重建的各位负责同志和全体工作人员转达孙书记的鼓励、肯定、继续全力以赴做好重建各项工作”的重要批示。

  翔安新村成为了仙阳镇小城镇建设的示范区。浦城县委书记陈国发告诉记者,浦城县新区的建设将以厦门援建的项目为标杆,今后新建的住宅区、商业区、行政中心的规划、设计,包括建设方面,都要向厦门的水平看齐。

攻坚克难
日夜突击再创“厦门速度”

  厦门援建的地点位于南平山区,缺水、缺建材、更缺工人。2010年冬季,南平多次出现暴雪,特别是浦城县下了6场大雪,最大降雪量达15厘米。面对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建设者积极应对,保证质量。住宅集团援建南平项目部经理黄仲庆告诉记者:“住宅集团承担的浦城、松溪、邵武和顺昌四地共6个重建点,占全市重建点的近一半。”住宅集团创下了“三个全面第一”:第一个全面封顶、第一个全面落架、第一个全面交房。

  厦门海投集团援建芹口重建点项目经理谢艺告诉记者,该重建点是厦门援建中最后一个确定选址的,规划初期,房屋分别建在两个山包和稻田位置上,三排并列建设。经过探讨,绕开稻田,取消并排设计,将房屋错开,全部建于山包上。事实证明,改动十分必要,极大节约施工时间,节省了很多费用。

  由于全省建筑量猛增,砖、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紧缺,需要协调多家厂家供货。湖里区援建南平工作小组常驻代表蔡斌伟、集美区援建南平工作小组常驻代表周剑辉告诉记者,2010年11月,又遇上全国柴油出现供应紧张,柴油短缺,施工机械无法开启,工地面临停工。各区支援小组配合市支援小组积极协调,确保援建点的供油量,使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南平市委书记裴金佳对记者说,厦门援建带来了特区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带来了增强灾区人民灾后重建的信心,带来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和资金,同时也带来了特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整个项目的规划当中,包括施工组织中都把特区先进的经验做法带到了灾区。

“厦门速度”

  2010年6月,特大暴雨袭击闽北。

  2010年12月29日政和县铁山镇牛背山湖里小区率先交房。

  2011年1月27日兴田镇皇亭小区交房,13个重建点共323幢1878套房屋全部交房。

  厦门援建队伍完成春节前让村民搬进新居任务。

  2011年12月28日,闽北卫校新校区交付业主,百年老校重生。至此,厦门援建的南平一中江南新校区、光泽二中综合楼、武夷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5个社会事业项目也全部交付业主单位。

  “厦门质量”

  援建的18个项目中,6个项目的15个单位工程获得福建省建筑行业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闽江杯”。

  桥安新村做过民意调查,安置群众提出来,如果这是对厦门援建项目的评价,应该要加一个“非常满意”。

  浦城县表示,浦城县新区建设将以厦门援建的项目为标杆,向厦门的水平看齐。

特写
不再外出打工
家门口就能上班

  特房代建的浪石集中重建点现更名为“江汜莲花小区”,峡阳镇10个村231户876人住在该小区。以前,村民大多散居在山坳里,但现在,集中居住形成密集劳动力资源。

  峡阳镇的党委书记夏孙明告诉记者,厦门生物有机化肥厂、天衡太阳能热水器公司、当地的食用菌厂,看中该小区的优势劳动力资源,准备在周边投资建厂,不少村民都报名准备当工人。夏孙明给记者算了笔账,村民外出打工,房租和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年下来攒不了多少钱。现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去工厂上班,还能顾及家庭和田地,即使工资低一些,仍然比在外面打工稳定。

  厦门的援建不是简单的盖房子,而是“输血”与“造血”的结合,推动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百年老校重生
留下厦门印记

  闽北卫校是一所具有108年历史的老校,创办至今已培养12000余名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被誉为“闽北白衣天使的摇篮”,但无情的洪水摧毁这座百年老校。

  2011年3月11日,闽北卫校新校区开工建设。路桥集团南平项目部经理苏凌云说,新校区装修刚好是夏天,三伏天地面温度超过35度。日夜加班施工,12月28日新校区就举行交接仪式,不到10个月时间里,原本一片农田和山沟的地方,崭新的建筑让百年老校重生。

  崭新漂亮的闽北卫校新校区里,树立着一块高大石碑,“大爱无疆”四个大字尤为醒目,深深刻入石头的字迹中,“厦门人民千里援建,莘莘学子,常怀感恩之心,今立此碑,以勉后人。”字字句句,饱含深情,将厦门人民援建的情谊,永远铭记于学子心中。也将厦门和南平两地的情意,烙上永久烙印。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市民在速冻水饺里吃出铁片 卖家称将尽快联系厂家
下一条:外贸进出口上月创单月历史新高 我市累计进出口占全省47.7%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