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澳溪村:落实好项目 抱住“金娃娃”
澳溪村地处厦门同安区西北部群山之中。这个“厦门最偏远之一”的村庄,曾被南宋理学家朱熹誉为“安乐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但受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因素影响,澳溪村只能“守着金娃娃出去找饭吃”,村民主要以外出务工为生,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亟待提高。
去年10月底,厦门市委组织部和市农业局联合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市直单位在加强“三农”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开展新一轮挂钩帮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的工作。根据安排,澳溪村与市审计局结对,在挂钩帮扶中明确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的发展思路,力图从产业提升和乡村旅游等方面破局,取得不错的效果。
资源丰富,尚待挖掘利用
驾车从同安城区出发,沿省道206朝西北方向行驶大约15公里后,便能到达位于莲花镇北部、与泉州安溪龙门镇交界的澳溪村。村庄四面环山,属丘陵之中的小盆地,环境优越,素有“大乱半忧、大旱半收”之说。
澳溪村因溪得名,澳溪由三股细流汇聚而成,穿村而过。村内河段约5公里,溪水清而见底,河床上的水草和鹅卵石随处可见,成就了纵横交错、如诗如画的水乡景色。溯源而上,不少村民把澳溪源头水质清澈的山泉水当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
事实上,不只是自然资源,澳溪村同样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进村的路口,矗立着一座石塔,塔上刻有“安乐村”字样,系南宋理学家朱熹任同安主簿时为澳溪村所题。兴修于470多年前的沧江坝,为明代进士陈健所筑,被称为同安的“都江堰”。
澳溪村的先人为了躲避战祸、防御盗贼,倚靠溪流建造了一批堡垒。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现仍存有中庄古堡、湖山古堡、井内古堡和田边古堡。值得一提的是,村庄还有两条分别到达泉州安溪和漳州长泰,古时用于运送茶叶、瓷器等物的茶马古道。
不过,当地资源禀赋虽有优势,却只能“守着金娃娃出去找饭吃”。澳溪村党总支书记郑建设告诉记者,村里也曾计划利用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最终还是因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而作罢。
此外,由于村庄处于莲花水库水源保护区汇水范围,一些村民在全面实施生猪、牛蛙禁养和家禽、牛、羊限养之后,也自觉放弃了养殖。“我们现有人口约1300户4000多人,村民主要以外出务工为生,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亟待提高。”郑建设说。
凝聚合力,做好顶层设计
改变出现在三个月前。去年10月,厦门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为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联合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市直单位在加强“三农”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开展新一轮挂钩帮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工作。
根据安排,澳溪村与厦门市审计局结对,作为其挂钩帮扶联系村。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刘海山告诉记者,该局接到任务后,立即成立挂钩帮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同时,局主要领导走访多家涉及乡村振兴工作主管部门和相关国企,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实地调研考察,以便有针对性制定工作计划。此外,派出驻村蹲点干部,抓好帮扶工作落实。
程标就是市审计局派出的驻村干部。“挂钩帮扶,最关键的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凝聚共识,做好顶层设计和全局规划。”他说,市审计局和澳溪村两委在当地102名党员的协助下,先后下发1000多份民情民意调查表,同时召开乡村振兴建设推进工作恳谈会等,充分了解大家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就是了为了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程标说,根据大家的需求并结合村庄实际情况,澳溪村确定了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批项目的发展计划。
这个计划,首先致力产业提升。澳溪村山环水抱,拥有优质山泉水。帮扶部门决定邀请相关单位对水质进行检测,一旦达标,就着手开发生产,作为山泉水或者饮料制剂出售。其次是发展乡村旅游,由帮扶部门着手完善村庄相关文化遗迹,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游览。
落实项目,抱好“金娃娃”
林水通是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副院长。不久前,他受邀一同前往澳溪村北部的观音岩采集水样。观音岩海拔800米,环境清幽。林水通初步观测后认为,水源地周边没有污染源,加上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山泉水中可能蕴藏丰富的微量元素。
“这里的山泉水目测水质清澈透明,尝试饮用后口感清甜。”林水通说,如果水样测试偏硅酸含量超过25%以上,那就达到山泉水的命名标准,澳溪村也可以据此申报开发,同时利用高差把山泉水引到山下,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澳溪村委会工作人员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观音岩山泉水水质初步分析》显示,根据三家检测机构的检测,该山泉水水质较好,偏硅酸含量达到“偏硅酸性矿泉水”界限指标要求。“这次是基于枯水期的检测,按照要求,还应在丰水期再次检测。”程标说,如果再次检测的结果符合标准,澳溪村山泉水的各项配套开发就有望启动。
对于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厦门市审计局同样联合澳溪村,邀请相关部门和单位到村庄内调研,谋划和部署进一步的帮扶行动。专家认为,安乐塔、沧江坝、古堡群、茶马古道等人文景观可以串珠成链,同时在周边发展餐饮、民宿、游玩等配套项目,打造出一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我们正着手完善村庄内部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程标说,以澳溪村大社中桥为例,该项目已立项,下个月就将进入招投标阶段。
实际上,除了帮助村庄发展产业、引进项目,市审计局还计划实施“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鼓励村民多方就业、自主创业,并在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澳溪村找到了发展方向和思路,不仅村容村貌,村民精神面貌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观。据介绍,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帮扶挂钩的目标是三年后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挂钩帮扶以来,我们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15万元,如果项目能顺利落实,抱住这几个‘金娃娃’,今年就能‘脱帽子’。”郑建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