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武平山海协作园区共建 打造四小时特区经济圈
◆武平县思明高新产业园区
原本边郊的荒地,长出了一排排“高大上”的厂房,其间酝酿地,是将带动整个武平县域、乃至闽西南经济协作区的发展动能。
这里正是武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省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日前,由思明区和武平县携手共建的“武平县思明高新产业园区”,也在此揭牌落成。同时,思明区还与武平县,签订了新一轮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协议。这意味着思武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将迈入新的历史时期。
近年来,思明区与武平县山海协作取得明显成效,山海品牌持续联动,协作模式不断创新,有效构建了一种别具特色、竞争力强的山海协作体系。
园区共建 深化山海协作
近日,武平省级高新区,福建福思科技激光显示项目生产线上,数名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忙着检测激光投影仪产品。
总投资6亿元的福思科技激光显示项目,于去年7月成功签约落地,首期依托高新区省级科技孵化器,快速建设激光投影机、激光显示屏、激光显示一体机生产线。今年1月,该项目首期生产线顺利投产运营。
项目从签约到首期生产线投产,仅花了5个月时间,这是武平速度,也是思明区和武平县山海协作,产业共建的真实写照。
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做好山海协作和加快推进闽东北、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建设的部署要求,近年来,思明区倾力倾情倾智,对口帮扶武平县,开展扶贫开发、山海协作,助力武平县加快发展步伐。
武平高新区,是福建省首个县域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一区三园”空间布局,包括岩前工业园、武平县城工业园、十方工业园。
其中,岩前工业园重点发展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新材料产业,县城工业园重点发展不锈钢、机械制造产业,十方工业园重点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
截至2017年底,165家企业入驻园区,当年就实现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8.92%,成为武平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区位优势 打造4小时经济圈
武平县地处闽西“金三角”,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如今,利用逐步完善的“一铁四高三站三环三纵五横六连”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了境内国道205线、永武高速(武平段)、省道205线和古武高速(武平段)、省道309线“三纵两横”主干路网,武平县更是成为全国少有,可以在4小时分别到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县份。
这个区位优势,也为武平县承接周边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空间环境,力争“打造4小时特区经济圈”。
而思明区坚实有力的支持,也为武平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在刚刚签约不久的新一轮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协议中,思明区和武平县,将围绕共建打造“武平县思明高新园区”目标,以项目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两地产业配套协作和企业间的合作交流。
思明区将利用地处沿海、信息灵通优势,帮助武平县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同时鼓励支持思明区企业到武平县投资兴业,不断将产业链、供应链平台向武平县延伸,努力提升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成效,加快形成“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山海互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此外,思明区对口帮扶武平县2018年工作计划中,也将对武平县思明高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515万元,用于共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和提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配套功能。(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文/图 通讯员 夏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