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区有169名残疾孩子“随班就读” 并配有专属训练计划
特教资源教室模拟线上测评、康复训练。
特教资源教室(室外)
思明区的48所普通中小学,有169名“随班就读”的残疾孩子。他们和普通孩子一起读书,同时还能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这得益于思明区成立了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建立了特教资源教室。
昨天上午,由市教育局和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推进融合教育”第一场专题培训,在思明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
1个中心
随时为学校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
思明区的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下称“中心”)是2016年底成立的。思明区特殊教育学校科研主任刘灿是中心的老师,她说,前阶段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随班就读”筛查、到普通学校指导8个资源教室的布置及课程设置。
比如,思明区第二实验小学的特教资源教室,一开始精细操作和大运动区域都放在室内,动静没有分开,中心老师就建议把大运动所需的架子搬到室外,这样可以在室内进行一个孩子的精细操作训练,同时在室外进行另一个孩子的感统训练,互不干扰。
除了到校指导,中心的特教老师还将定期开展资源教室的运行成效考核评价。如思明区第二实验小学将心理辅导站作为资源,共同辅助情绪失控、自闭症等孩子进行训练。“中心随时为普通学校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思明区特殊教育学校教研员章建兵说。
8个教室
提供“个别化教育训练计划”
也为普通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三年级学生强强(化名)虽然学习跟得上其他同学,但老师发现他不会自我管理情绪,比如几个人同时学习,老师夸别的孩子,他就会抓狂并伴随其他症状。经与家长沟通、医生诊断及教育局审核,强强被确定为“随班就读”学生,在完成普通课程外,每周三至周五下午,专门在特教资源室由特教老师给他上绘画与沟通训练课。
据悉,除了演武小学、大同小学、滨北小学、槟榔小学、思明区第二实验小学、前埔南区小学、观音山音乐学校已建成的7间特教资源教室,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的特教资源教室也将于明年完工。
思明区二实小的特教资源教室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共有4名“随班就读”学生受惠。特教资源教室分为测评区、室内活动区、室外活动区、多功能区、蒙特梭利教具区、办公区域,不同的区域功能不同,可进行线上心理诊断评估、线上康复训练、线下肢体运动辅助训练、感统训练等。
章建兵强调,特教资源教室不仅可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训练计划”,也可为普通学生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链接】
思明区“随班就读”对象
1.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轻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包括中度)等各类残疾儿童少年。
2.韦氏量表(智力)和生活适应行为量表(适应行为)测试均低于70分。
思明区特殊教育学校科研主任刘灿认为,对于特殊孩子,家长要接纳、面对、认同,在生活中不对孩子提过高要求,及时把握好孩子康复的“黄金时期”。(文/图 记者 林珊 通讯员 江毅玲 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