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岛与一座城:鼓浪屿为厦门注入多元文化基因

新华社   2017-08-11 10:32

­  据新华社报道,鼓浪屿之于厦门,犹如明珠之于皇冠。鼓浪屿凝聚着厦门近代开放史。

­  19世纪中叶,厦门开放为通商口岸。20世纪初,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的鼓浪屿汇集了13个国家的领事馆或代办机构,最多时有500多位外国人在岛上生活,形成了繁荣的近代国际社区。

­  黄奕住、黄仲训、林尔嘉、李清泉等华侨实业家在鼓浪屿上建起约千栋风格各异的别墅洋楼,闽南文化、华侨文化、西方文化相互交融,为厦门注入多元文化和灵动元素。

­  “鼓浪屿很多历史建筑,图纸是外国人设计,工匠是本地人,施工中融入闽南文化,体现中西文化融合共生。”鼓浪屿文史研究者林聪明说。

­  龙头路上鼓浪屿邮电局,一楼展示厅的老式电话提醒着游客:这里曾是印尼华侨黄奕住创办的厦门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旧址。如今,岛上富有特色的别墅、邮局、银行等,成为那段历史的最好见证。

­  今天的鼓浪屿很好保留了过去的历史遗存,多元文化、文明和谐风尚传承并发扬光大。鼓浪屿是厦门最早试行“垃圾不落地”的地方之一,岛上现已全面实现“无声导览”服务,确保上岛游客和岛内居民和谐共处。

­  在文明和谐的基因中,少不了志愿服务的靓丽底色。据鼓浪屿管委会文明办主任翁星春介绍,鼓浪屿成立了景区志愿者协会,将驻岛机关、国有及私营企业等50余个单位1000余名志愿者,组成12支志愿服务队,为游客和居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  翁星春说,热情、有序的志愿服务为鼓浪屿增添了人文之美,也收获了来自各方的掌声。

­  伴随着申遗成功,鼓浪屿与厦门的关系将翻开新的一页。这个岛将为这座城市注入更多的文化和活力。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全国首个“数字化物供”助邮轮经济快速复苏
  • 厦企奋战“开门红” 生产开足马力
  • 冷暖气流交锋今日阴雨 明起新一股弱冷空气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