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和李敖同班同宿舍 国学大师陈鼓应在厦谈“火气”

2012-09-24 08:14 来源:海峡导报 0

20120924074106620

  据海峡导报报道 这个77岁老人,是国学大师,和李敖同班、同宿舍。

  前天,他来到厦门,讲尼采,讲庄子,讲他自己。老先生既喜欢庄子的淡泊通透,也喜欢“愤青”尼采。两种性格,在他身上并存。

  陈鼓应,北京大学道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原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当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这几年,他在两岸“很火”,行程安排相当满。助手说,陈先生之所以会到厦门,出于他对厦门的感情。

  祖籍福建长汀的陈鼓应,当年母亲在鼓浪屿时怀上他,于是取名“鼓应”。

精彩语录

  “庄子很淡泊,尼采却是个愤青,但这两者我都非常喜欢。”

  “我在台湾有很长时间不能讲课,以至于我养成一个‘毛病’,抓到麦克风就不容易停下来。”

  “我的一生中,经常在山穷水尽最潦倒的时候,转过来,柳暗花明。所以,年轻人不要抱怨眼前所遇到的困难,祸福是相依的。”

喜欢愤青尼采 也喜欢庄子

  陈鼓应讲庄子时,常会突然引用几句尼采的话。

  “庄子很淡泊,尼采却是个愤青,但这两者我都非常喜欢。”陈鼓应说。

  有次,一位望诊技术很高的保健专家对陈鼓应说:老先生,你火气挺大。陈鼓应说:“学尼采的,火气都比较大。”

  1949年,陈鼓应随家人,从福建长汀来到台湾。后来考入台大哲学系,和李敖同班、同宿舍。当时的陈鼓应喜欢上了尼采的反权威、反独断,喜欢上了存在主义。

  不久后,陈鼓应偶然发现了庄子的一句话:尚无生者,乃所以尚无死也。他觉得很有存在主义的味道,便找庄子的书来看,于是,开始爱上庄子。

  尼采并不都是愤青,在陈鼓应看来,尼采和庄子有许多共通之处。

  现在,陈鼓应身上,尼采和庄子并存。

  看到不平事,他身体里藏着的“尼采”会突然跑出来,针砭时弊、痛击世俗。

山穷水尽时会柳暗花明

  77岁的陈鼓应,多次提到,自己这一生坎坷不断。

  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陈鼓应因为针砭时弊,被台湾三所大学先后解聘,他戏称自己“三起三落”。“我在台湾有很长时间不能讲课,以至于我养成一个‘毛病’,抓到麦克风就不容易停下来。”

  不过,每一次在最潦倒、最困顿时,他的人生总会出现转折。

  有一次,刚被大学解聘,家庭困顿,得了胃溃疡的陈鼓应,四处兼课谋生。熬了一年,老友介绍他参加古籍整理,一次性预支稿费解决了经济之困,同时让他完成了后来颇具影响力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两本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陈鼓应建议,每个人都应去读一读《老子》,特别是年轻人。“我的一生中,经常在山穷水尽最潦倒的时候,转过来,柳暗花明。所以,年轻人不要抱怨眼前所遇到的困难,祸福是相依的。”(记者 詹文 见习记者 陈思亲)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新版“掌上厦图”上线 不到图书馆百万图书免费看
下一条:海湾公园游泳馆:一个储物柜三把钥匙都可开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