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85后”海归从旧车票旧地图找寻鹭岛客运变迁过程

2016-05-16 08:01 来源:海西晨报 0

杨羽翔收藏的上世纪80年代的厦门交通地图。记者陈理杰摄

杨羽翔收藏的厦门老客车票。记者陈理杰摄

­  近70年的长途汽车站发展史是厦门城区建设扩张的一个时代缩影。许多读者纷纷致电晨报热线8080000,讲述自己与老车站的故事。

­  杨羽翔,一个“85后”的海归青年,他从旧客车票和老地图上找寻鹭岛客运变迁的历史过程。

­  坐客车越来越方便

­  一张客车票蕴藏了许多信息:票价、路线、乘车地点……杨羽翔的藏品中一张是1956年从厦门到漳州的客车票,票价为1元7角2分,水陆联票。“在当时,有钱人才坐得起客车。”杨羽翔为此查询了许多史料,他说,当时美仁宫车站没建成,厦门人到漳州路途遥远,市民得到第一码头乘坐电船到嵩屿,再乘坐客车到漳州。

­  随着1955年集杏海堤通车,1958年美仁宫车站建成,厦门岛内的汽车终于可以开出岛外,在上世纪90年代,美仁宫车站被拆除。

­  杨羽翔收集的藏品中,有许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的老车票。当年,厦门到漳州票价1.4元、厦门到同安票价0.7元。相比于解放初期,客车成为越来越大众化的出行工具。

­  美仁宫车站搬迁至湖滨长途汽车站之后,厦门客运市场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上世纪90年代泉厦高速、福厦高速公路相继通车,从湖滨长途汽车站始发的长途客车也走向了高速。

­  见证了城市的扩张

­  除了车票,杨羽翔还收藏了1980年—2009年厦门市区的地图。记者看到,1984年的地图上,厦门长途车站还标注在厦禾路上,湖滨南路刚刚开发。1987年,地图上第一次出现了湖滨长途汽车站的身影。

­  “在2000年之前,厦门地图几乎只画一半,鹰厦铁路以东的部分许多还未开发。”在杨羽翔看来,厦门长途车站的变迁史也是厦门的城市发展史。

­  “若以老市区中山路为参照点,美仁宫车站距中山路1.6公里,湖滨车站距中山路2.3公里,梧村车站距中山路4.4公里,松柏车站距中山路7公里。”杨羽翔说,每一个车站所在地都见证了从偏僻的市郊到热闹的市中心的变化。长途汽车站从少变多,又由多变少,也反映了厦门人出行方式的转变。

新闻推荐

上一条:厦门土地房屋征迁攻坚取得突破 践行“一心一意”工作法
下一条:海峡两岸龙舟赛下周集美开桨竞渡 并将首次推出龙舟庙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