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闽南文化 > 泉州传统民间音乐 > 正文

清音雅韵 细述石狮东埔南音故事

2015-03-07 19:51 来源:石狮日报 0

  在东埔,这里除海潮声外,且听一曲清音雅韵。

  日前,东埔南音研究社新址落成,让三百年历史的东埔南音深深扎根在乡里,繁衍发展,从无根浮萍到落地生根,东埔南音几经风雨,而今东埔南音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追溯东埔南音的缘起,东埔南音父辈传承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当初东埔村开基初时人烟稀少,至明朝正德年间,人丁兴旺,东埔弦管才开始兴盛于社群中,其时文风蔚然,丝竹雅韵遍布乡坊。而后东埔南音时断时续,但东埔南音人依然能较好地保留当初的南音传统技艺与演奏礼仪,目前东埔南音还保留着祭奠先贤时穿白长衫的习俗,以示旧礼。除了薪火相传,东埔还时常聘请名师教授,以博采众家之长,解放前东明落霞轩成立,供奉孟府郎君,春秋二祀从不间断,开馆教徒,并于上个世纪60年代,聘请南音泰斗黄守万来教授,吸引了60多名学员前来学艺,此为东埔南音的中兴时期。

  破“四旧”时期,东埔南音几经衰落,但东埔南音人悄然传唱,私下切磋,并保留下许多珍贵的南音资料,至1977年,南音名师杨逸来到东埔执教,当时学员多达70余人,踩街都能列三阵,队伍浩荡,可谓是壮观,三年后,有着“南音大师”、“南音第一痴人”、“箫王”等称号的丁世彬先生前来任教,德艺倾力相授,言传身教,所传授的萧弦演奏法让东埔学员们受益良多,并由此走出一大批优秀的南音人才。

  几经风雨沧桑,如今,东埔南音社在良师益友的帮扶下,逐渐打出了名声,社内老师邱家建曾受邀前往菲律宾执教,2008年南音社还组团参加菲律宾国风社庆典,菲律宾南音社团、台湾江之翠南乐团也曾多次来东埔交流,而在2014年,南音社的邱煌杰、邱华懋参加“文化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并获得金奖,连泉州重点中学也破格招收东埔南音社培养出来的小学员。从这里走出去的南音才俊延续着东埔南音的热爱,并将这项古老艺术继续传承下去。(记者 邱育钦 通讯员 邱清波)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2件作品喜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下一条:山东妹子爱上南音当编导 自拍南音微电影(视频)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