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丝文化遗址

闽南网   2013-09-26 15:57

泉州海丝文化遗址

推荐人:丰泽区东海街道法石社区主任黄跃进

制敌术:一街9址遗珠无数


海丝遗址之一的德济门广场


海丝遗址之一的文兴码头

  想知道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留下了什么吗?法石港附近1.5公里的石头街,就可以告诉你答案。

  古泉州港,也即泉州“三湾十二港”的总称,法石港是其中之一。它边上的石头街沿路,迄今仍可见9个文物古迹:真武庙、文兴宫、美山妈祖庙、2个古码头、海印寺、伊斯兰教徒墓碑遗址、古海丝遗址、明代刑部尚书的古墓。推动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的人物——提举闽广市舶的蒲寿庚也诞生于此。闻名于外的蚵壳厝,也是“舶来品”。

  这个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留下的遗址又何止这些。每个朝代,都有它不可磨灭的痕迹。

  唐武德年间,位于泉州东郊的伊斯兰教圣墓,安眠着当时航海来到中国的两位穆斯林先贤的圣墓,成为1300多年中阿往来与友谊的历史见证。

  元代,马可波罗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时,就是从泉州乘坐“福船”;如今的德济门遗址、聚宝街一带,是当时众国商人的集聚地。

  明代,三宝太监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航行去圣地麦加之前,专程来到泉州伊斯兰教圣墓参拜,泉州地方官为之刻碑为纪。

  海上交通带动内陆经济,泉州兴起造路、修桥的热潮。以洛阳桥为代表,横架江河之上的100多座石桥,连接着中断的道路,世称“闽南桥梁甲天下”。

  以石塔为航标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观,六胜塔和姑嫂塔均为宋元时期泉州港的航标,双塔遥相呼应,历代以来为无数中外船舶引航指路,平安地驶进东方第一大港。

  这些遗址,有些在海边,有些在内陆,它们因海而生,在这座滨海之城孕育生长,它们曾经是忙碌的市井十洲人的避风港,如今依然安静地向往来泉州的宾客们诉说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故事。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泉州两剧目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
  • 传承就是最好的纪念 梨园戏著名导演苏彦硕
  • 新加坡义正宫到永宁包公馆 开展包公民俗文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