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勒斯特:遗世罗马尼亚 寂寞如斯
伊丽莎白大街上有很多家电影院,当年洛芙两口就在那里一部接着一部地看电影。《多瑙河之波》《沸腾的生活》这样的电影,不仅影响了洛芙和他们同龄人,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70年代。原来,这里也曾经有着和我们一样的记忆。
布加勒斯特
寻找“小巴黎”
SOMEWHEREINTIME
布加勒斯特,就是快乐的意思。但我并没有立刻发现它的快乐。这是一座严肃得近乎不苟言笑的城市,一如前苏联时期的那些刻板建筑,拒绝与时间对话,单调而默默无语地矗立在那里。可这里,总有些快乐和回忆值得去寻找。
对习惯了热闹的人来说,布加勒斯特显得过于安静。天刚一擦黑,大街上就迅速变得人车稀少,那些热爱夜生活的人们,行色匆匆却不知道要去往哪里。这一回主动提起吸血鬼的不是我,却是送我去酒店的出租车司机。
当他知道我在特兰西法尼亚寻找吸血鬼的经历后,他扮了一个鬼脸:吸血鬼啊,布加勒斯特就有,在老城区,有一家德古拉餐厅,你为什么不去看看?从德古拉的家,到德古拉城堡,对于标志着德古拉的地方,我此刻已经失去了勃勃旺盛的好奇心,可是寂寞如斯的布加勒斯特,我又能去哪里呢?
曾经,布加勒斯特有过一个叫“小巴黎”的光辉年代。如今看来,就仿佛一位历尽沧桑的贵妇,即便人老珠黄也有一点儿风韵犹存。当我被那些40年代末期土地国有化之后建造起来的,以灰色为主要基调、毫无特色的板楼弄得大倒胃口时,一座19世纪的漂亮建筑这会儿突然出现在面前,那些凸起的拜占庭式圆屋顶,墙面屋檐上精致的雕刻,勾起我对这座城市的强烈好奇。
就是这么在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绪中,在布加勒斯特的老城区里寻找那家德古拉餐厅—Lipscani,就是我寻找到的最大惊喜。在平淡的布加勒斯特夜色里,一些经过精心装扮的男男女女们,都似乎朝着一个方向流动,走着走着,道路的那一头,忽然就盛开出这么一处热热闹闹的地方,数百米的街道两侧,不间歇地排满了酒吧和餐厅,忙不迭的开始了越夜越美丽的布加勒斯特生活。
繁华的夜色
在这样的繁华夜色里,最大的烦恼,或许就是如何去做选择。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这条街上来来回回走了几趟之后,我就放弃了要认真挑选一家最好的餐厅的想法,每一家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个性分明,都暗藏了一室的春色撩人。
洛芙两口子,绝对是我进入那家暗红色调,午夜蓝格子桌布餐厅的理由。他们安静地坐在门口的桌子上,满怀笑意地看着路过的人群,眼中满是布加勒斯特曾经的记忆。洛芙夫妇,也是游客,从布拉索夫来的游客,不过,他们也算不得上是真正的游客,顶多是重回故地,他们的大学生活就是在布加勒斯特度过的。那时候的布加勒斯特,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焦虑,没有茫然,青春年代里,最着迷的事情就是看电影。
小巴黎
就在那条现在叫做伊丽莎白的大街上有很多家电影院。节假日的时候,年轻的洛芙两口子和朋友们,就在那里一部接着一部地看电影。他们所说的那些电影,不仅影响了洛芙和他们同龄人,而且也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70年代。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有谁没有看过一部罗马尼亚电影呢?《多瑙河之波》《沸腾的生活》,原来这里也曾经有着和我们一样的记忆。
站在桌子前的侍者询问的眼光,打断了洛芙夫妇滔滔不绝的讲述,但她显然还没有从电影的回忆里走出来,“是哪一部电影里说的?将来的美好生活,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每天回家时老婆已把酸汤做好。”所以,洛芙强调,“你应该尝尝我们罗马尼亚的酸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