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狮 > 石狮新闻 > 正文

石狮外来务工人员从“棚户人家”到小区业主

2015-01-27 10:43 来源:石狮日报 0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台湾歌星潘美辰的这首《我想有个家》如泣如诉,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特别是众多在石狮务工的外来者。

  这首歌也是在石狮生活了20年的安徽阜阳人马增玉早些年喜欢唱的歌,如今,马增玉已经好几年没唱这首歌了,一切都源于生活的改变。

  马增玉的家在东城美居,日前,记者应老马之邀到他家作客。

  “我们一家已经住进来好几年了,我哥哥一家也住这个小区。”老马说。记者仔细端详了一眼老马,50来岁的他容光焕发,衣着也是城里人的样子,和早些年的他完全不同,他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0年前我采访你一家的情景你还记得吗?”记者问老马。“当然记得,那时候过得很苦。”记者和老马一起回忆起10年前的那次采访。10年前的一天,记者采访过老马。当时,老马一家四口住在宝盖镇前坑村附近的一处棚户内,以种菜为生,是典型的“棚户人家”。那次采访记者记忆犹新。

  当时,见记者来采访,住在棚户区里的人们都像看戏一样围了上来。老马的大嫂告诉记者,他们全家都在石狮,几个孩子都在石狮的企业打工,老伴一个人在老家看房子种田。这时,几个年轻人回来了,他们都在企业打工,因为距离不算太远,中午回家吃午饭。

  “哥哥,快来看,这里有很多鱼。”在不远处一个布满芦苇的水塘边,一群孩子在快乐地嬉戏着。

  “小朋友们,你们是外地的吗?”记者问。“我们都是安徽的……”孩子们抢着说。“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下这么大的雨,我们家的房子都进水了,爸爸妈妈正在家中排水呢。”孩子们说。

  在孩子们的指引下,记者走进了他们的家里。记得那是一处低矮的洼地,由于那几天雨下个不停,这些简易搭盖大多已浸泡在水中,一台抽水机正向外抽水。见记者来访,人们都像看戏一样围了上来,其中还有不少抱着孩子的妇女。

  见几个女人正在用废渔网织网兜,记者主动上前跟她们聊天。来自河南的一位大姐告诉记者,他们全家都在石狮,但孩子们都成了家,已分开住了,她和老伴的生活还得靠自己,老伴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家里没了经济来源,又不能总是靠孩子们。她没文化,又没有体力,只能干点轻活,帮废品收购站织网兜,织一个一元钱,一天可以挣10元钱,勉强够她和老伴的生活费。

  当时,40岁的老马在那一带已经住了10多年了,他说,有七户人家,共20多口人在这一带生活,基本上是以种菜和捡破烂为生。几乎每家都有孩子在读书,所以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苦日子大家自然都习惯了,但最痛苦的是雨天,每次下大雨,家里的东西都会被冲得七零八落。老马说,下雨对大伙的影响很大,所以后来每户凑了些钱,买了台抽水机,一下大雨就开始抽水,虽然家里还会进水,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恐怖”。

  记得这些务工者带记者走进他们的家,每家地面上的水都还没有干,由于房间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房间里的家具很多都发霉了。他们说,前些天风大雨大,要不是当时大家都在家用板凳顶住墙,房子肯定被吹倒了。好在政府给他们安排了避风雨的地方,他们才渡过难关。

  老马告诉记者,那次采访之后不到一年,前坑那里就建学校了,随后房地产开发,他们七户人家就搬走了,大家利用当时种菜攒下的一点收入,有的做生意,有的开店,还有的加入了石狮的农业合作社,当时的七户人家有六户目前在石狮买了房子,有的还买了车,只有一户回安徽老家了,在老家承包了一个农场,发展得也不错。

  对于现在的生活,老马深有感触。他说,真没想到,在石狮一待就是20年,20年间,他见证了石狮的变化,也见证了自己一家的变化。“我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读大学,我们会一直在石狮生活下去。”老马说。(记者 张军璞)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险、堵、事故”路段石狮共有六处 交警告诉你在哪
下一条:石狮掌上公交升级了 车到哪随时可查运行动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