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两年内年产值超10亿民营工业企业超15家
为加快推进我市民营经济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日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石狮市民营经济综合改革三年实施计划》。《计划》提出的总体目标为:到2016年,基本形成推动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民营经济增加值达700亿元以上;民营经济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41%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的民营工业企业15家以上;民营企业1.2万家以上;个体工商户4万户以上。
产业发展:
确定发展方向布局
建立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机制,确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和发展布局,编制产业发展项目库。推动产业组织创新,重点推进纺织服装发展基地、蚶江西裤基地等项目建设,引导龙头企业主辅分离。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消费试点市”建设,构建“一个中心,四大体系”,推进29个平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市直商贸工业国有企业的整合和重组。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机制,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民营企业:
推进全方位创新
推进民营企业管理创新,推行卓越绩效评价管理模式、SA8000标准认证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推动民营企业导入精益管理模式,培育和树立一批精益管理标杆示范企业。鼓励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每年培育10家以上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推动民营企业品牌创新,组建石狮企业品牌战略联盟,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提升“石狮制造”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引导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O2O等电子商务新模式;建立商业云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民营企业规模化发展,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每年分行业甄选确定30家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强化民营企业人才支撑,引进和培养一批纺织服饰、金融财会、海洋科技、电子信息等我市紧缺急需人才,打造省级产业人才聚集基地。
民间投资:
鼓励引导进入新领域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出台实施PPP试点工作方案,编制试点项目库。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研究出台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措施,出台鼓励民营企业进军医疗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健康产业的工作意见;以大帝集团、飞通通讯为龙头,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建立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机制,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永宁古卫城文化园区等文创项目建设;争取设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滨海旅游、港口物流等产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现代都市农业。
体制改革:
再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积极融入“海丝”先行区建设,重点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争创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重要窗口;发挥石湖中心港区优势,推动在我市设立海上贸易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资源配置平台(交割仓库)。做好万寿塔(姑嫂塔)、林銮渡(石湖古码头)、六胜塔等海丝文物点的保护宣传工作,打造海丝特色文化交流品牌。全面深化狮台交流合作,力争在引进台湾百大企业上有所突破,积极承接台湾先进制造业转移。加快实施“米兰计划”。培育与扶持一批设计师和设计师品牌企业,加强与米兰、巴黎等时尚之都在时尚创意、时装发布、市场共享、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自主出口品牌,通过开展跨国兼并、品牌收购和品牌推广等方式实施商标国际化战略。
金融服务: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银行机构升格,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各类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发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配套服务机构。深化金融服务创新,拓展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无间贷”“助保贷”,开展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订单等质押贷款方式,开展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发展“1+N”综合授信、产业链商圈金融合作等服务模式。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公共服务,设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共担资金与企业转贷周转基金,完善企业信贷增信机制。有序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另外,在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将加快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有序实施“退二进三”政策,逐步建立存量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文化建设体制改革方面,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创与旅游融合发展。在新型城镇化体制改革方面,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方面,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记者 许小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