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感受古厝历史风情 体验石狮交通巨变
走古巷、赏古厝,领略石狮蚶江千年古镇古厝历史文化;上大桥、入工地,体验泉州湾跨海大桥给石狮交通大提升及为市民出行带来的便捷。17日上午,“记者走基层采访组”一行,在总编辑茅罗平的带领下深入蚶江开展采风活动,感受古厝风情,体验石狮市交通提升发展。
风炉厝古厝群展示沿海古厝建筑文化
车停在锦江村委会前,徒步5分钟,便到了锦江村路北片区的风炉厝古大厝群。当天上午,采访组一行在锦江村主任纪金全的领路下,走进锦江村路北片建于清道光年间的风炉厝古大厝群参观采风。记者们沿着古厝间的小道漫步,在闽南特有的红砖土墙建筑风格的风炉厝古厝群前,默默地感受一个家族起起落落的沧桑史。
“风炉厝古大厝群原先由近20幢大小相近的古厝组成,分列成三排和两座一对,再以九宫格的序列排着。随着时间变迁,加上没有及时修护,导致部分古厝破损、倒塌或被拆除。”据纪金全介绍,风炉厝上目前看得到的古大厝群都属于一个叫“纪草头”的,他是蚶江镇一个默默无闻的码头苦工,以自己不贪不昧的节操,坚守着艰辛的生活,这种诚信在为自己赢来赞誉的同时,也赢得了财富。锦江村路北120号,是一幢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厝,外表为闽南一带特有的红砖土墙,大门“凹寿”、中间天井和五间张两落“皇宫”式的结构以及屋脊高高翘起的燕尾,好像在默默诉说着主人当年的尊贵和富足,也感受着无情岁月在古厝里留下的印迹。这样的古厝,在蚶江,在石狮,或在其他地方,如今都越来越少,也更显得弥足珍贵。为让这些历史遗迹更长久的保存,加强对他们的保护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跨海大桥,泉州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0时许,本报“记者走基层采访组”一行驱车来到正在建设之中的泉州湾跨海大桥施工现场,体验跨海大桥这一省、市两级重点项目给石狮交通带来的巨变,见证大桥建设者们的辛劳付出,感受跨海大桥建设给市民出行带来的便捷及对石狮市交通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
采访组一行站在宏伟的泉州湾跨海大桥上可以看到,专业施工人员正顶着寒冷的海风施工作业,桥梁钢护栏安装已进入扫尾阶段。
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采访组一行,泉州湾跨海大桥是泉州环城高速公路最后一环,是我省目前在建最长的桥梁。该项目路线全线长26.7公里,其中跨海大桥长12.45公里,北岸连接线长14.25公里。建成后将使泉州环城高速公路“成环”,加快泉州湾980平方公里经济圈闭合和形成,推动泉州从滨江城市迈向海湾城市,为泉州湾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桥跨南北,令江海变通途。按照工期,大桥于明年上半年将全线通车,届时8分钟就能横跨泉州湾。可想而知,过不了多久,石狮市民出行或周边县市民众来往石狮会有多便捷。(记者 兰良增 颜华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