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大仑菜市场改造后傍晚去买菜环境也亮堂
民情日记 时间:9月21日 地点:大仑菜市场 天气:阵雨
台风“凤凰”要来,今天傍晚天色一下子就暗了下来。傍晚不到6时,市区街道已是灯火通明。若不是家里临时来了客人,蔡大爷是不会选在这个时段到大仑菜市场买菜的。不过,这回蔡大爷却感到有些意外:改造后的大仑菜市场傍晚也挺亮堂!
“以前主要是光线不足、地面湿滑,老人家傍晚买菜看不清菜样、数不清零钱,还怕滑倒。”住在大仑社区的蔡大爷对大仑菜市场的印象并不佳,因此在市场改造前,蔡大爷与老伴都是上午来买菜。但即便如此,老两口走在市场内也得小心翼翼,相互搀扶着生怕因地板潮湿而滑倒,找钱时得拿着钱端详半天生怕少了。而在市场改造后,蔡大爷还是保持着上午买菜的习惯,就怕傍晚来“天太黑”。
在石狮各大农贸市场中,大仑菜市场规模不是最大的,但因其位于市中心,人流、物流、车流聚集,改造前的大仑菜市场不堪重负,再加上市场内各项基础设施先天缺陷,市场规划不合理,照明、通风、排污等设施不足,这个市场给人留下脏乱差的印象,“不爱去,又不得不去”。今年3月份,有着20多年历史的大仑菜市场终于启动改造。经过数月的施工,7月下旬正式投入使用,近150个摊位和160个门面焕然一新。
跟着蔡大爷买菜的路线,我发现了一个个可喜的变化:原本坑洼积水的烂砖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混凝土路面,市场过道显得整洁干净;原来的蔬菜、鱼、肉以及生食、熟食都混杂在一起,商户们“各自为战”,而现在实施分区经营,肉摊、鱼摊、菜摊分开了区域,摊位和店面统一规范尺寸整齐划一,百姓们进大仑菜市场就像进超市一样“一站式购物”,还有利于货比三家。
而对于像蔡大爷这样的老人来说,最大的便利莫过于照明设施的改进,每个摊位都有制式的照明设备,挑菜、数钱都很方便,在买鱼时蔡大爷看着鱼鳞上的小水珠连说“新鲜”。“顶棚上面有通气窗,白天光线能透射进来,不用点灯也很亮堂,空气也好很多。”一位商户对我说。
小小菜篮子,盛满大民生。农贸市场是“菜篮子”供应的主要渠道和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场所,相信随着大仑农贸菜市场硬件与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市民来这里买菜会更加便利,从清晨买菜中开始美好的一天。(林恩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