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13座海岛完成立碑 改变名称混乱情况
石狮近海的海岛已经陆续“刻上”各自名字,改变以往名称混乱的情况。记者昨日从石狮市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获悉,随着将军山朝外的石狮近海长岭头、小长岭头岛于日前完成立碑,2013年石狮市海岛立碑任务已经提前完成。自此,石狮市在两年内启动两批海岛立碑工作,共为近海13座海岛立碑。
石狮市分布着岛、礁约30余个,但并非都符合立碑条件。据悉,两批立碑海岛的选择标准为石狮沿海比较近、面积在100㎡以上、运输便利、设置容易、具有重要价值等条件,由于海岛气候等原因,碑设立位置的选择也有根据,对岛上标志的材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材质采用适宜于海岛环境、耐腐蚀、抗氧化且密度较大的花岗岩。此外,海岛碑体有统一的规定,长140cm、厚20cm、高80cm,基座长140cm、厚40cm、高20cm。
海岛为什么要立碑?记者了解到,石狮市分布着岛、礁约30余个,其中大部分为未开发的无居民海岛、礁,这些海岛及其周边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然而,近年来,岛、礁被非法使用、破坏情况时有发生,诸如白屿被非法开采、永宁近海岛礁被非法作为经营场所,等等。为此,我市根据《福建省海岛保护规划》,加强海岛、礁管理,对存在有地无名、有名无地、多地同名、名称不规范等,而又符合相关要求的海岛进行申报并立碑。
2012年石狮市完成了8座海岛的立碑工作,分别是五鼻岛、大山屿、三旦岛、老虎嘴屿、风流屿、山尾礁、鼓尾屿和白屿。今年,我市完成了第二批5座海岛名称标志设置工作,分别为:屿东屿、小坠一岛、小坠岛、小长岭头岛、长岭头。
“通过海岛地名普查和海岛名称标志设置,查清我市海岛的名称、位置、海岛类型、岸线长度等基础数据,系统掌握海岛资源的现状和潜力。”石狮市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岛立碑将为石狮市海洋开发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海洋综合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对提升我市在海岛管理的服务能力,促进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记者 王国文 见习记者 王文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