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金主"与操盘掌柜 揭秘石狮爱心馒头店的新生之路
阿峰做起馒头来,动作十分娴熟
爱心馒头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爱心馒头店每天准时开张
闽南网8月29日讯 昨日清晨6点40分,石狮市区八七路霞角巷,街上还没有多少行人,“永恒阳光馒头店”的两扇推拉铁门,在一阵阵“咯吱”声后缓缓打开,掌柜阿峰刚把2张桌子和几张塑料凳摆在门口,立刻就有4个人围着桌子坐了下来。
“馒头还要等几分钟!”阿峰顺口提醒道。“没关系,没关系,只要每天都有就行!”桌子旁有人这样说了一句。阿峰会意一笑,随后又眉间一皱回到店里,准备出第一笼馒头。
从2年前被“金主”从汕头请到石狮,负责经营这家“只送不卖”的爱心馒头店开始,阿峰就和“金主”一起,经历了一场事关个人慈善的生死之战。不久前的资金困难(本报近日曾作连续报道),差点让两人败下阵来,好在神秘“金主”吴先生最终现身,接受本报专访,并通过媒体公布两个捐款账户,接受社会捐款,短短数日已募集到6万多元善款,为馒头店争取了新生之机。
然而,这场“战斗”仍未结束,面对馒头店不菲的日常开支,善款只够维持一段时间,爱心馒头店的未来之路究竟在哪里?
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多个民间慈善人士,为爱心馒头店寻找破局之路,并再次专访“金主”吴先生和掌柜阿峰,揭开爱心馒头店诞生前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未来的走向。
出山
我也曾经一度怀疑,吴先生的背后有一个大的财团在支持他做慈善,但经过多次接触才发现,原来就只有他一个人,一个20多岁的外地小伙子!
“金主”亲赴汕头邀馒头师傅出山
26日下午4时,石狮爱心馒头店里,提起自己与这家爱心馒头店“结缘”,30多岁的阿峰点燃一根香烟,随着缕缕烟雾,他的记忆回到了两年前。
阿峰的家在广东汕头市一个农村,前几年他在汕头做餐饮,生意还过得去,紧接着便结婚生子,一双儿女出世后,让他觉得挺满足的。
“在前年6月份,自己开了一家很大的茶餐厅,因为种种原因,自己把茶餐厅关了。”阿峰告诉记者,之后就一直呆在家里面,直到“金主”吴先生上门邀请。
那一年7月份,一位朋友找到他,说在福建石狮有人开了一家馒头店,需要做馒头的师傅,月薪3500元。
“说实在话,当时将自己的生意停下来,自己就想清静一下,再说对方开出的工资也不是太诱人,我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更没答应这位朋友。”
很快,这位朋友将出资人吴先生领到家里来,见吴先生为人低调和诚实,当时还用手机将店面的情况拍下来,力邀阿峰到石狮走一趟,但当时并未提到要做慈善。
当到了石狮以后,“金主”吴先生才说自己开这家店是“专做慈善的”,要每天做馒头送给弱势群体,并告诉阿峰“要低调做事,低调做慈善”。
面对危机 阿峰说动“金主”转型
阿峰出山后,爱心馒头店于2011年8月份正式开张,阿峰直言,当时觉得吴先生生意做得很大,不然不会轻易做这么大的慈善“摊子”,而且每月运营成本都很高。
“我也曾经一度怀疑,吴先生的背后还有一个大的财团在支持他做慈善,但经过多次接触才发现,原来就只有他一个人,一个20多岁的外地小伙子,实在是难得啊!”阿峰感叹道。
阿峰回忆,馒头店第一年运营很好,吴先生每两个月都会来店里看一下,而且每次都很高兴,对店里员工嘘寒问暖,很高兴地与员工聊天,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感觉。
但从去年下半年来,他感觉吴先生到店里时有点“变化”,特别是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吴先生到店里要么低头不语,要么闷闷不乐。后来才得知,是因为吴先生企业的原因,可能影响到爱心馒头店的营运。
阿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阿峰坦言,吴先生创建了这个爱心馒头店后,他和店员小涂一直守在这里两年,就像呵护孩子一样。
“我相信吴先生会迈过眼前这道坎,馒头店会正常运营下去。万一哪天馒头店实在运营不下去,我也会想方设法让它撑下去,我在吴先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也是我想把爱心馒头店支撑下去的动力和原因。”
阿峰发现,吴先生最早的慈善理念是“不接受捐款,可乐意被效仿”,于是他邀请本报及泉州电视台记者,成功说动吴先生接受社会捐款,为爱心馒头店争取新的机会。
截至昨晚,两个捐款账号已收到63235.02元善款,这笔善款目前尚未动用。
对策
石狮爱心馒头店的慈善方式,沿袭了古代施粥当街发放的方式,这种方式很直接,效果也很好。但在当今,只固定在一片区域固定发放爱心馒头,这条路子可能有点‘窄’。
1、改进方式做针对性的帮扶
泉州清华大学总裁班慈善爱心基金会蔡小强会长告诉记者,从前年开始,他就开始关注这家爱心馒头店,他希望这爱心馒头店能有针对性地帮扶弱势群体,让病、穷弱者得到帮助,体现扶弱、关爱的慈善理念。
蔡小强说,石狮爱心馒头店的慈善方式,还是沿袭古代施粥当街发放的方式,这种方式很直接,效果也很好。但在当今,只固定在一片区域固定发放爱心馒头,这条路子可能有点“窄”。
“试想,少数一些受助对象,本身是有劳动能力的,如果一日三餐吃了这些馒头,就可能养成不外出打工赚钱的习惯,这就违背了做慈善的宗旨。”
蔡小强建议,应该对受捐对象进行一些区分,如55岁以上的弱势群体进行领取爱心馒头,应该足额发放,但对那些有工作的人士,应进行规劝让其少拿或不拿馒头。
还有,可以组织一些爱心人士进行排查,寻找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老人、病人进行帮扶,给他们送上整月的“馒头票”,让爱心人士定期定时送上门,这样的实际效果可能会更好,救助的范围也更广,店里负担也会减轻一些。
2、卖送结合吸引社会参与
“我们做慈善所有的费用也都是自筹。但我们不像爱心馒头店是‘孤独行善’。”了解到爱心馒头店此前的运作后,石狮“阳光太太”亲善志愿者服务队召集人林丽娜很担忧,她认为,如果只让这个29岁事业才刚起步的外地男孩负担一切的费用,馒头店的未来生存堪忧。
“卖送结合,让社会参与,为馒头店‘造血’。”林丽娜给出两种建议:零售加赠送,爱心馒头店仍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免费提供馒头,另一方面则针对其他人进行售卖,愿意买的人可自愿出钱献爱心;批发加赠送,发动泉州、石狮各地爱心人士,与石狮各大酒店、饭店,学校、工厂合作,批发爱心馒头,对弱势群体依然采取赠送的方式。
“如果他们愿意,我们可以合作。”林丽娜的另一个身份是石狮市玉湖社区党委副书记。今年5月份时,她发起为社区内50名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其中包括2个馒头、1杯豆浆,这项费用6000元/月,都是由关心社区工作的爱心企业家捐赠。林丽娜提出,她可与社区负责人商议,以后从爱心馒头店直接采购馒头。这样就可以为馒头店的“造血”出一点力。
3、转为慈善组织建立公信力
“做民间公益,最难的就是坚持。而馒头店的店主一个人就做到了这一点。馒头很小,但能将这善举坚持两年下来,实属不易。”泉州爱心公益协会的会长苏少隆,也一直在关注石狮爱心馒头店的动向。
苏少隆同样认可林丽娜提出的“造血论”。不过,苏少隆提到爱心馒头店的资金来源又受限于另一个问题——合法身份。如今,除泉州爱心公益协会等几家协会,泉州的多数民间公益慈善组织未取得合法注册,慈善活动或募捐受到太多限制。“更何况馒头店甚至连组织都谈不上,它只是个个体。”
民间慈善要长久生存下来,最重要的还是建立社会公信度,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支持。由此,苏少隆的建议,可以从一个人的慈善,转为许多人的慈善。
以泉州爱心公益协会为例,苏少隆说道,爱心公益协会成立之初,多次遇到资金难题,那时苏少隆只有拿出自己的积蓄补贴。慢慢地,协会做的事情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有了知名度,现在基本上不存在那个问题。
新生
没想到泉州、石狮的市民们这么有爱心,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捐这么多款,感谢大家,是你们给爱心馒头店注入新生的血液。
馒头店新模式 捐款加个人出资
连日来,本报记者多次连线正在云南昆明出差的“金主”吴先生,就各方为爱心馒头店出谋划策的点子,和吴先生进行沟通。
昨日上午10时,记者再次连线吴先生时,他表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用捐款和个人出资的方式,将这家爱心馒头店运营下去。
“其实有许多建议也具操作性,比如兼营批发或零售,以及找免房租的好心人等等,其实这些也是变相地在给馒头店捐款,但相应的运营成本也会提高,运营起来也较复杂,极易让爱心馒头店变味,自己目前还有些资金,将结合捐款,将这家馒头店支撑下去。”吴先生对记者说道。
当记者告诉他,目前泉州、石狮社会各界的捐款已达6万多元时,吴先生在电话里传出爽朗的笑声。他说,没想到泉州、石狮的市民们这么有爱心,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捐这么多款,感谢大家,是你们给爱心馒头店注入新生的血液。
据吴先生透露,馒头店将在9月1日开始正式使用这笔善款,使用的范围包括原料(面粉、白糖、液化气)及工资两部分,每月1万余元。馒头店的房租、水电及设备维护等其他费用,则仍由其个人出资,每月3000余元。
对于善款的使用,吴先生仍坚持原先的观点。即每月收支的情况,明细账目将向社会公布,所购原材料的原始账单,也将保存起来,以便接受市民的监督,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慈善上面。
“如果这些善款使用不透明,那我的慈善事业也不做了。”吴先生表态说。
压缩成本 预计年投入减少过半
对于爱心馒头店即将到来的新模式,阿峰早有一手准备,那就是压缩成本。
阿峰告诉记者,他和小涂的工资分别为3500元和2500元,均比市场上要低一点,“如果哪天店里确实遇到困难,我不要工资也无所谓”。
目前,阿峰已找到面粉供应商,将店面所购面粉全部以批发价购入,还将与其他原料供应商沟通,能否也以更低价格,拿到相同的原材料。另外就是节约水电使用,比如现在是夏天,但他们也只开一台电风扇。
记者粗略计算发现,根据“金主”吴先生预算的每月约1.3万元开支,爱心馒头店一年的费用约15.6万,而之前含前期设备投入年均投入高达38.5万。
畅想
厦门有一家爱心慈善基金会,表示要与我们合作,要在泉州等地开五六家这样的爱心馒头分店,具体还在商谈中。
或有慈善机构接手开爱心分店
“如果有慈善爱心基金会或者地方商会接手,也会考虑与他们合作经营,只要是为了慈善。”吴先生向记者透露,一些爱心基金会曾与他接触过,可能尝试着在石狮这家店能够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向泉州、福州等地扩张做爱心馒头分店。
阿峰就向记者证实,前几天,厦门有一家爱心慈善基金会表示要与他们合作,要在泉州等地开五六家爱心馒头分店,现在双方正在商谈。
吴先生还表示,如果有地方一些商会介入,在保证爱心馒头店继续运营的情况下,作为反馈可能在店招牌上面体现企业或者商会的名称,这也是未来可能的新尝试之一。
企业发展不乐观但慈善会坚持
在聚焦爱心馒头店的同时,也有市民关心吴先生企业的发展,因为他决定着这家馒头店的未来。
吴先生坦率地说,自己在江苏的工厂发展很不乐观,因为国际环境因素,生产的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里面,外销和内销都有困难。
他告诉记者,自己也在尝试一些其他产业,希望尽快扭转目前不利的局面,自己经常出差在外,就是要将生意做到正轨上。
“自己的事业在坚持,做慈善的这颗心也未有改变,自己吃一点苦算不了什么,就是要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昨日上午的电话采访最后,吴先生说完句话,就和记者道了别,挂上了电话。
此时,永恒阳光馒头店那台大蒸笼发出的水蒸气“哧哧”作响,两个环卫工坐在店外边啃馒头边谈天,不时传出笑声。(本网记者 华健 廖海霞 谢向明文/图)
□快刀短评
坚持就是慈善
没有想到,他的背后没有财团;没有想到,他一个人坚持了2年;没有想到,自己的事业有困难了,他还在坚持……
这个29岁的小伙子,有很多地方让人想不到,而在他自己看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要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曾对中国草根慈善组织做过调查发现,能够生存两年以上的组织不到30%,能够生存3~4年的只有15%。而他只靠一个人,就已经坚持了2年。
我很想说的是,如果哪一天累了,力不从心了,就算你停下来,也没有人会怪你。(石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