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永春网 > 永春新闻 > 正文

永春岵山黑瓦制作工艺 历经水与火的淬炼(图)

2014-08-05 08:30 来源:闽南网 1
看似简单的瓦片,却要经过好几道工序,而且一步都不能错。

瓦坯要堆满窑洞,需要七八万片

①瓦坯要堆满窑洞,需要七八万片

  闽南网8月5日讯 说起闽南传统建筑,有人钟爱热情动人的胭脂红,但也有人偏爱那朴素深沉的一抹黑色。

  在泉州北部山区,更常见的是披着黑瓦的老房子,融入青山绿水,恰似一幅水墨画。看似普通的黑瓦,也曾历经一番水与火的淬炼。

用力将土踩进模具,薄薄的瓦坯便做成

②用力将土踩进模具,薄薄的瓦坯便做成

  昨天中午,烈日当头,永春岵山镇的百年瓦窑内,58岁的陈洪波和工人们正抓紧将风干1个月的瓦坯搬入瓦窑,迎接两日后的烧制。

  陈洪波是当地人,制瓦30多年,皮肤晒得黝黑。10多年前,他承包下位于茂霞村的瓦窑,还雇了10来个工人。早上六七点开工,中午简单地在窑边吃大锅饭,稍作休息后又开始忙碌。这两三天,他们要搬七八万片瓦坯,层层叠叠堆满窑洞,就像一道食物,等着最后的烧制。

  当地制瓦工艺,可以追溯到宋代,因明清时期大量民居的建造而盛极一时。看似简单的瓦片,却要经过好几道工序,而且一步都不能错。

工人中午稍作休息后又要开始忙碌

③工人中午稍作休息后又要开始忙碌

  先是踩土。老陈说,最早用水牛踩踏,去年改用机械,原料是从稻田里挖出来的深层土和黏土等,整个踩踏要花一天时间,直到土变得既黏又有弹性。

  印坯采用十分原始的工具——木质的模具盒和绷着钢丝的木架,老陈赤脚用力将土踩进模具,然后用钢丝架轻轻一刮,薄薄的瓦坯便做成。

  最费时的要数风干,天晴需要10到20天,若是雨天则需要近两个月。入窑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每一摞有几十斤重,抱在怀里要十分小心,防止破裂。

烧好的瓦片要用专门工具一片片揭开

④烧好的瓦片要用专门工具一片片揭开

  高潮将出现在最后的烧制,整个过程要历时半个月。“一片瓦,两斤煤,1斤水呢!”老陈介绍,开始烧窑时,要在窑洞口点燃柴火预热,烧一天,此时窑内温度渐渐升高,换火力更猛的煤烧制,连续烧制七天七夜。

  经过火的淬炼,还要历经7天水的考验。瓦窑顶部可以蓄水,窑顶的水渗透进窑洞,遇到高温瞬间变成蒸汽,在发生神奇的转变后,被烧得红彤彤的瓦片蜕变成了防水性更好的黑瓦。

  “一片黑瓦一块钱,成本就要9毛,利润低,又是体力活,年轻人不愿意干,会这门手艺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老陈忧虑地说。

  今年,岵山镇对塘古街进行立面改造,一些黑瓦老房子要重新装修,一下子就找老陈买了几万片黑瓦。岵山镇的陈副书记说,未来他们还打算在老陈的瓦窑边上建一个体验基地,让到岵山游玩的人,也能体验一把制瓦工艺。

  这,或许是另一种延续。(海都记者 张帆 田米 实习生 杨婉琼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华侨永春寻根两年未果 神奇摩托维修工2天帮找到
下一条:永春儒林社区违建挤占小巷 回应:将核查依法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